展览概况 - 第三届“良渚论坛”的组成部分“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在浙江杭州余杭美术馆举办,展览将持续至12月18日 [4][10] - 展览汇聚了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160余位(组)艺术家、科学家等创造者的作品 [4] - 展览旨在成为助力“良渚与世界、艺术与科技”深度对话的桥梁,打造一个融通艺术创作、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的交互平台 [9] 技术与艺术融合趋势 - 数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近年来的艺术创作热门趋势,艺术与科技相遇不仅创造了瑰丽的视觉奇观,也深刻改变着生活 [4] -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人类的感知、认知乃至存在方式,艺术为理性的逻辑注入温度 [10] - 展览作品广泛运用AR(增强现实)、编程、算法、交互等技术,未来感十足 [4] 代表性展品 - 数字非遗展品《玉琮王》对以良渚玉琮为代表的珍贵实体版本进行内容挖掘和数字化演绎,突破时空限制 [5] - 影像作品《微纳山水》以微纳米机器人的实拍运动轨迹为素材,构建水墨般流动的动态图景 [7] - 动态机械装置《循回仪》用青铜齿轮演绎东方哲思,是今年中国美院毕业展上的高人气作品 [7]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影像作品《时空弹性》以引力透镜效应为灵感,将天体光线在引力场中弯曲形成的奇异影像转化为互动体验 [8] - 虚拟仿真交互装置《深海智能无人潜航器》基于深海自主机器人工作平台设计,生动模拟未来深海科考工作场景 [8]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作品《每日速写》通过实时捕捉观众的手势、声音与面部表情驱动抽象动态图形生成 [9] - 芬兰艺术家格伦伦德·尼苏宁的作品《轨道》通过机械装置使不锈钢球获得不同速度,形成持续的运动与光影 [9] 文化交流与产业平台 - 自2023年首届“良渚论坛”以来,中国美术学院已成功举办三届“艺汇丝路”作品巡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艺术家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9] - 展览既有国际艺术家为良渚而来、为“艺汇丝路”而来的采风创作,也有中国艺术家从良渚出发、对话世界文明古国的广泛实践 [9] - 东方智慧如“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为理解科技与人类、科技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期待中国的科技与艺术能以独特的东方美学与哲学为人类文明提供新的审美范式 [10]
赴一场艺术与科技的邀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23 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