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与背景 - 中国第一代富裕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正从创富、守富阶段进入传富阶段 [1] - 家族企业在传承中常因分家与内斗问题阻碍财富和企业的顺利交接 [1] - 平衡股权控制与家族和谐是传承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2] 市场实践与案例 - 2024年观察到多家上市公司股东通过将公司股权装入家族信托来实现传富与掌权的平衡 [2] - 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精巧的三层架构将大部分股份所有权装入家族信托 [2]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六位股东通过离岸架构将合计约65.60%的公司股权转入信托计划 [2] - 海能达创始人陈清州将其持有的公司5%的股份转入一份信托 [2] - 欧普照明实际控制人马秀慧通过"家族信托+有限合伙"模式,将其所持欧普照明的2.99%股份转让给特殊目的载体 [3] 主流架构与模式 - 国内信托公司普遍采用"资金信托+SPV"模式间接将股权置入信托财产 [2] - 典型架构为委托人与受托人共同设立特殊目的载体,通常采用有限合伙企业形式,委托人担任普通合伙人掌握控制权,受托人担任有限合伙人 [3] - "家族信托+有限合伙"模式能满足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清晰稳定的核心要求 [3] - 该架构实现了所有权、控制权与收益权的结构性分离,保障企业经营权稳定延续 [4] 监管环境与发展 - 北京市出台《关于做好股权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明确了股权信托财产登记的总体要求、适用范围和办理流程 [2] - 北京试行股权信托财产登记强化了企业股权作为信托财产的公示效力,有利于推动股权信托在民营企业传承中的应用 [6] - 监管最关注"一致行动人"的认定问题,需在架构设计时前置厘清 [7] - 对于上市公司股权,信托财产登记的根本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实践中依然依靠完善的信息披露 [7] 市场现状与挑战 -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股权家族信托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0%以上 [5] -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末,家族信托余额为6435.79亿元,但其中股权家族信托相对较少 [5] - 毕马威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股权家族信托的存量总规模不足百亿元 [5] - 国内股权家族信托面临信托登记制度缺失和税收制度不完善等制度与实操的双重挑战 [6] - 对于非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要求,三类股东需要在上市前被清理 [6] 架构设计与合规性 - 股权信托构建了一个动态调整的法律架构,能够根据家族意愿和外部环境变化 [4] - 股权信托促使财富家族从被动继承转向主动规划,系统思考财富传承方式 [4] - 架构设计必须考虑合法性与税务合规性,任何试图通过信托逃债或规避法律责任的操作在法律上无效 [8] - 将股权置入信托会引发一系列税务后果,需在方案设计之初协同专业税务顾问进行全面评估与规划 [8]
兼顾“传富”与“掌权” 上市公司股东“试水”股权信托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3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