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雨之下稳粮仓——河南农业生产的“韧性密码”
河南日报·2025-10-23 07:51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通过推广抗逆良种、升级农田水利设施、迭代农机装备及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系统性提升农业抗灾韧性,以应对极端天气常态化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5][10][14] 良种创新与推广 - 郑麦1860小麦品种在春季干旱和初夏高温下表现优异,示范田平均亩产达766.4公斤,在获嘉、鹤壁、南乐等地亩产均超过820公斤 [6] - 玉米品种秋乐368具备三层“霸王根”增强抗倒伏能力,MY73凭借矮秆优势抗倒伏,郑单819抗病抗逆能力突出,在前期高温干旱和后期阴雨条件下结实良好 [7] - 抗逆高产新品种正规模化推广,逐步替代低密度、抗性差的传统品种,推动玉米产业更新换代 [8] 农田基础设施与智能管理 - 安阳县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现智能灌溉,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并传输至调度中心,实现精准水肥管理 [11] - 为应对前8个月降水量偏少近三成及9月后降水量偏多2.6倍的旱涝急转,全省251处大中型灌区累计引水56.94亿立方米,灌溉补源面积达5567.09万亩次 [11] - 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数量居全国第二,农田沟渠系统在春旱时保障灌溉、秋涝时快速排涝 [11][12][14] 农机装备升级与抗灾应用 - 为应对秋收连阴雨,河南调集7980台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其中7014台由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并纳入补贴 [13] - 新一代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ET504-W采用分布式四轮驱动系统,实现多种转向模式,在泥泞地区作业效果优于普通机型 [13][14] -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1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农机装备在抗灾抢收中发挥关键作用 [14] 科技服务与政策支持 - 针对湿涝导致的晚播,河南制定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推广“四补一促”应变栽培技术,并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培训农户 [9] - 省农业农村厅派出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下沉一线,组织种子企业做好晚播品种调剂供应 [9] - 省农业科学院常年选派500余名科技人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16] 产业体系现存短板与改进方向 - 尽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但针对高温、干旱、渍涝等极端天气的抗逆专项品种仍有缺口 [15] - 小农户对防灾技术接受度不高,全省通过发展19.6万家合作社、27.5万家家庭农场及12.7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带动小农户 [15][16] - 产后环节抗灾能力待加强,面对阴雨天气,全省5000多台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30多万吨,银行业累计发放秋粮相关贷款178.27亿元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