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战略与组织 - 工作队由17人组成,于2024年6月进驻,创新提出资金、项目、资源、人才“四个统筹”战略,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1] - 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组长单位,宜兴市为副组长单位,联合15家“五方挂钩”成员单位协同工作[1] - 实行“1+X”工作模式和“分产到户+统筹管理”方式,明确队员职责,统筹资源分配[3] 党建引领与产业整合 - 创新提出“54321”乡村振兴工作思路,编制2年工作规划,明确60项重点民生实事[3] - 成立4个产业链党委(食用菌、板材加工、高粱酒、精细化工)作为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3] - 第一书记走村入户走访千余户,撰写镇村调研报告24篇[3] - 举办“第一书记讲党课”“乡村振兴讲习所”等活动40余场,培育网络助农主播50余人,发展26名党员充实“两委”班子[6] 核心产业发展与业绩 - 食用菌产业全年销售额约60亿元,保持全国第一,建成菌菇文化展示中心,蘑菇产业入选苏北农业强县典型案例[4] - 推动板材加工产业链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银行合作,获得120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4] - 协助高粱酒产业链提升品质、推出“酒旅融合”线路,为精细化工产业引入省化工协会资源,推动绿色化、高端化发展[4] - 成立稻麦、葡萄、小龙虾、大闸蟹4个产业家庭农场联盟,打造“党组织+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物流”模式[5] - 举办首届硕项湖大闸蟹开捕仪式,投资建成交易市场,累计帮助农民增收1600余万元,今年启动品牌建设“1+3”行动[5] 城乡融合与基建升级 - 创立建筑业企业“3+N”帮促机制,完成合作金额2亿元,链接物业服务以撬动特色产品销售市场[7] - 协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汤沟镇打造省级重点特色镇[8] - 10余位国家和省级设计大师为汤沟智慧酿造园区、硕项湖片区等项目提供规划,近3年新增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6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 - 推动灌南智慧物流产业园发展,日均处理7万—8万件货物,累计交易额超30亿元,进口贸易额突破2740万美元[8] 新经济赛道培育 - 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推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科第二十八研究所等与灌南合作[9] - 今年3月南航CAAC培训分中心落地灌南,7月灌南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获批,成为苏北首个县级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9] 民生服务与就业促进 - 改造李集镇卫生院原病房楼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中心,最多可容纳220名老人,解决三镇近120名孤寡老人养老问题[10][11] - 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30余家企业提供无人机驾驶员、菌菇技术员等岗位,吸引上千人求职,推出“宝妈微创”项目20余个,带动近4000人就业创业[11] - 赴陕西柞水县举办食用菌产业链直播带岗招聘会,线上参与超6万人次[11] - 投入资金在15个村开展民生工程,提档升级农路55.2公里,完成6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提升改造,邀请50余位专家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惠及3000余人次[12] 文化振兴与品牌推广 - 联合县文联为汤沟镇量身打造村歌《汤沟等你来》,推动酒文化传播[13] - 投入资金推进红色上马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二期建设,马台村成功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13] - 举办灌河流域“四市五县”文化联谊、网络“村晚”等活动200余场,2025年“村晚”系列活动线上线下互动超1500万人次[14] - 通过“茉莉花开 香飘港城”等活动带动淮海戏、非遗剪纸、灌南草编及农特产品销售[14]
灌南乡村振兴蹚出“五方挂钩”新路径
新华日报·2025-10-23 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