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市场的重要性 - 欧盟已成为中国电动车的最大出口市场,2020年至2023年进口量增长近七倍,欧洲每售出五辆电动车就有一辆产自中国 [1] - 2025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8.2万辆,同比增加超过34万辆,增速为23.7% [2] - 欧洲市场因其增长阶段、政策环境及对中国产品接受度而被视为理想出海目的地,是众多企业的"必争之地" [2] 市场与政策环境优势 - 欧洲政策环境相对温和稳定,市场体量较大且未来可预测,在发达市场中是较好选择 [3] - 欧洲国家层面有能源转型规划,新能源车具有明确增长预期,当地制造商已加大投入,为市场竞争做好准备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化正在改变业界看法,例如2023年上海车展被德国车企高管视为"睁眼旅行",意识到中国技术发展速度惊人 [3] 品牌认知与消费者接受度 -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正从"性价比"转向"技术领先",有消费者认为中国车企"在做一些令人兴奋的事" [3] - 中国品牌通过大幅机场广告、大型展会展台等方式在海外大力传播,已实现"被看见" [9] - 但品牌与当地消费者的深度感知和信任建立仍有不足,需加强市场联系和跨文化沟通 [9][11] 合规挑战与本地化运营 - 欧洲市场有体系化合规要求,涉及产品指标、碳足迹溯源、数据安全等,企业需从研发初期就部署合规 [6][7] - 欧洲用户高度重视安全与隐私,例如关注车辆数据处理是否可靠,当地企业习惯放慢脚步确保合规 [6] - 建议中国企业充分融入当地产业、进行充分本地化、并通过合规举措树立品牌形象,将合规视为"耐力跑"而非"百米冲刺" [7] 品牌塑造与跨文化管理 - 中国品牌需从"被看见"进阶到"被信任",现有传播不足以建立品牌深度感知 [9] - 存在用户群体错位案例,如在欧洲用户平均年龄达46岁,导致数字化功能不被理解并产生售后需求 [10] - 未来几年跨文化管理和沟通是主题,建议与政府、顾客、投资人、协会及海外人才五个群体交朋友建立信任 [11]
“从“被看见”到“被信任”,中国车企如何真正赢得欧洲?
36氪·2025-10-23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