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发行即将覆盖全部三类主体:科创债新政何以在这里高效落地?
金融时报·2025-10-23 14:12

青岛市科技创新债券发展概况 - 青岛市首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获批科技创新债券注册额度3亿元,标志着青岛市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即将覆盖全部三类主体(企业、金融机构、民营股权投资机构)[1] - 截至9月末,青岛市已有2家科技型企业和2家金融机构完成共45亿元的科创债发行[1] -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于今年5月联合发布公告,正式确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体系[1] 青岛农商银行科创债案例 - 青岛农商银行于6月23日成功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利率1.75%,期限5年,认购倍数达4.55倍,此为山东省地方法人银行首单及全国农商银行首单[2] - 该行是山东省内唯一同时具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全牌照资质的地方法人银行[2] - 发行吸引了48家金融机构参与,募集资金已全额投放,形成三大聚焦格局: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落地、中小企业成长(其中小微企业资金投放占比达97%)[3] - 项目储备围绕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科创企业动态储备库[2] 海尔智家科创债案例 - 海尔智家于6月17日成功发行贴标"绿色、两新、科技创新债"的中期票据,规模20亿元,期限3年,利率低至1.66%[6] - 此次发行得益于交易商协会的政策宣介和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的辅导,从启动到完成仅用时一个半月[5][6] - 科创债为海尔集团提供了低成本融资渠道,对比其2025年2月发行的债券成本1.99%,科创债成本更具优势[4][6] - 低成本资金被视作可陪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耐心资本",有效支持了如Leader三筒懒人洗衣机等高效产品研发(已实现超20万台产品交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