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韶关铀矿入选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曾供我国首颗原子弹铀原料
搜狐财经·2025-10-23 16:51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核韶关铀矿(包括741矿和743矿)入选 [1] - 741矿和743矿作为我国早期铀矿,为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关键核燃料,具有重要历史贡献 [3][5] - 两矿虽已政策性破产,但其工业建筑旧址转型为工业文化遗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8] 工业遗产认定 - 中核韶关铀矿入选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和南雄市 [1] - 遗产核心物项包括741矿工人俱乐部、门楼、教学楼、宿舍楼、机修车间等建筑,以及多种采矿、检测设备和历史档案 [2] - 申请和主管单位包括中核韶关金宏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南雄市澜河镇人民政府 [2] 历史贡献与规模 - 741矿是广东省首个铀矿,也是我国较早开发的铀矿井 [2] - 20世纪50年代,工作者在翁源建立中国第一个铀矿水冶厂,在两年多时间内上缴71.3吨重铀酸铵 [5] - 该批重铀酸铵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三分之二的初始原料 [5] - 743矿由中南309队于1955年发现,1963年更名,是我国最早开发的铀矿之一 [6] - 743矿鼎盛时期常住人口超过6000人,形成完整的采冶生活体系 [8] 发展历程与转型 - 741矿历经45年运营,于2004年正式启动破产,退出历史舞台 [6] - 两矿均于2002年因政策性调整宣告破产 [6][8] - 破产后遗址转型为工业文化遗址,入选核工业文化遗产与广东文物保护单位 [6] - 遗址现成为爱国主义与科普教育的鲜活载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