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瑞鹏创始人彭永鹤悄然出走:宠物医疗巨头狂奔下的裂缝与变局

公司核心变动 - 2025年8月公司联席董事长李良在年中会议上强调要坚决摒弃低质量扩张模式,创始人彭永鹤缺席会议[1] - 2025年10月中旬公司发生法定代表人变更,彭永鹤不再担任法人,由魏山巍取代,魏山巍同时是瓴域(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及华菁证券总经理[1] - 公司经营权已交由高瓴资本的代表负责,彭永鹤转战深圳市晓闻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身宠物AI医疗与供应链领域创业[1] - 2025年8月彭永鹤个人出资1400万元成为晓闻医疗第一大股东持股56%,原持股100%的新瑞鹏集团变为持股20%[10][11] 公司发展历程与财务表现 - 公司前身瑞鹏宠物医院由彭永鹤于1998年在深圳创立,2016年挂牌新三板成为“中国宠物医疗第一股”,2018年主动摘牌并引入高瓴资本投资,双方整合组建新瑞鹏集团,各自持股约40%,后续同步稀释至30%左右[3] - 2021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从47.84亿元增长至57.4亿元,但同期净亏损高达13.11亿元与14.17亿元[3] - 面对盈利困局,公司于2024年主动撤回赴美IPO申请,启动战略收缩,体系门店数量从高点减少约300家降至1600家左右,明确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7] 公司运营与服务模式 - 公司门店提供“医疗+服务+零售”一站式业态,服务包括洗澡美容、寄养、疫苗注射、大型手术及宠物食品用品零售[6] - 服务定价为例:基础美容150-400元,核心疫苗单针120-150元,绝育手术800-2500元,腹部B超检查单次300-500元[6] - 公司已建成猫科、眼科、心脏科等15大宠物专科,并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全国约1500家连锁医院诊疗记录实时同步,探索“1家中心医院+专科医院+社区诊所”的网络布局[10] 行业整体状况与挑战 - 宠物医疗行业自2012-2013年步入连锁化红利期,2022年后门店密度饱和,进入规范化、标准化阶段[8] - 行业存在突出矛盾:消费者反映看病贵,而企业深陷盈利难,背后是宠物药品与设备高度依赖进口导致成本高企,以及人力、房租等运营费用持续上涨[8] - 以A股宠物食品龙头为例,2025年第三季度乖宝宠物营收同比增长21.85%但净利润下滑16.65%,中宠股份营收增长15.86%但净利润下降6.64%,利润下滑背后是营销投入激增,两家公司三季度营销投入增幅分别高达约52%和38.62%[9] 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 快速扩张导致管理能力与服务质量难以同步,医疗技术人才梯队出现断层,基层医生工作强度与回报不匹配,有前宠物医生透露每周工作六天、每天超10小时,月薪仅六七千元[3] - 内部管理问题损害消费者体验,2023年6月以“宠物医院”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达1480件,公司作为主要品牌成为投诉焦点,问题集中在费用不透明、过度医疗、误诊及资质争议等方面[4] - 公司人工成本占总收入比例从2015年的22%飙升至2022年的52%,开设一家宠物医院的设备成本高昂,一台普通超声设备需10万至20万元,CT或核磁共振等高端设备单台成本可达80万元以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