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市场整体表现与趋势 - 健康险增速显著跃升,全年增速达12.75%,原保费收入预计将于2025年二季度突破万亿元大关 [2] - 国民健康保险保障指数达到0.6241,标志着基础保障网络初具规模 [2] - 商业健康保险持有率已达77.51% [3] - 政策环境将资源更多导向创新药械与医保数据结算赋能,为医疗险和普惠型商业险开辟了更具潜力的成长通道 [3] 健康险内部险种格局变化 - 医疗险和重疾险作为传统主力,覆盖率分别为45.38%和41.24%,普惠创新的惠民保参保率达到32.15% [3] - 中高端医疗险呈现"井喷"态势,过去五年从"高净值专属"发展为"城市中产的进阶选择",覆盖人群迅速扩大 [3] - 重疾险新单增速连续四年徘徊于个位数区间,增长乏力与发生率恶化并存,昔日主导地位被动摇 [3] - 重疾险经过过去10年发展,现已进入相对饱和期或瓶颈期,未来改制面临很大挑战 [3] 重疾险转型路径探索 - 需通过分红型设计增强客户获得感,在低利率趋势下,分红重疾险现金价值率显著高于传统险,客户从第13个保单年度起保额就能超越传统险 [4] - 推动建立行业统一的疾病定义库,以减少理赔纠纷,提升定价和理赔精准性 [4] - 深耕"一老一小"专属产品,拓展少儿重疾,探索中老年人重疾,成为细分市场发力方向 [4] 养老保险保障现状与挑战 - 养老保险保障指数仅为0.4706,凸显"养老"已成为我国多层次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环节 [2] - 当前养老体系高度依赖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高达74.38%,而第二、三支柱发展迟缓 [5] - 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有限,导致"额外保障水平"指标得分仅为0.2293 [5] 健康与养老融合发展趋势 - 健康与养老是贯穿个人全生命周期的连续谱系,当前保障体系割裂造成资源分散和效率损失,未来必须打破险种壁垒,推动健康保障与养老积累的深度融合 [2][5] - 养老金融概念应超越传统三支柱体系,延伸至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利用AI技术为老年客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 [5] - 保险机构提出"保险产品+生态+服务"新范式,未来解决方案不能只是一种支付方式,更要走向服务化 [5] 市场创新实践案例 - 复星保德信人寿构建了涵盖健康管理、养老社区、高端旅居、留学规划等在内的五大生态体系,通过"保险+生态"模式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解决方案 [5] - 大家保险聚焦"城心养老"模式,坚持'近三甲医院、近子女、近人间烟火',城心社区入住率普遍超过95%,部分已满住 [6] - 手回集团通过旗下平台深入风险管理环节,开发AI核保、理赔理算工具,并持牌公估公司实现小额案件垫付,将后端服务环节做深做透 [7] 政策驱动与未来展望 - 近期政策利好集中释放,未来5年内,商业健康和养老保险产品应该是金融市场上非常抢手的亮点 [7] - "1+3+N"多层次保障概念、商保目录协同机制以及"团体与个人健康险并重"等原则为行业划定新航道 [7] - 商业健康险目录建立与"三除外"政策有效破解了医院因医保控费限制无法提供商保覆盖优质服务的困境 [7] - 普惠型产品需要国家投入,针对所有人群,商业保险需在风险管控与普惠包容之间找到平衡 [8] - 科技赋能将改变保险服务模式与效率,未来健康险发展依赖于服务体系与产业链构建,尤其在失能护理领域可能释放巨大需求 [9] - 在低利率环境下,寿险产品的长期锁定利率和复利效应,使其成为居民资产配置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未来不仅是风险保障者,更是财富管理重要担当 [9]
健康险狂奔,养老险拖后腿!12.75%增速背后现两极分化
华夏时报·2025-10-23 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