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科技对决八载:中国破芯片卡脖子难题,美国稀土短板难补全
搜狐财经·2025-10-23 19:54

美国稀土产业困境 - 美国90%以上的精深加工稀土材料依赖从中国进口,供应链存在严重依赖 [3] - 美国重建稀土产业面临技术短板,中国掌握核心串级萃取技术并拥有全球60%以上的稀土相关专利 [5] - 稀土冶炼需要消耗大量电力,每吨稀土金属消耗数万度电,但美国电网70%的输电线缆和变压器超期服役,无法支撑稳定生产 [7] - 培养合格的稀土冶炼工程师需至少五年,组建成熟团队需十年以上,人才缺口难以短期弥补 [7] - 中国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控制全球90%以上的离心萃取机产能,形成设备、技术、产能的综合优势 [9] - 美国重建稀土产业链预计需八年时间和数千亿美元投入,且成本将比中国高出30%以上 [18] 中国芯片产业逆袭 - 2018年贸易战前,中国是全球最大芯片进口国,每年进口额达数千亿美元,设计制造环节与国际顶尖水平存在差距 [11] - 通过国家千亿级产业基金扶持、科研机构联合攻关以及庞大的本土市场需求,中国芯片产业在八年内实现突破 [11] - 中国在中低端芯片实现自主供应,5G通信芯片和车规级芯片已跻身全球前列 [13] - 中国芯片成功的模式在于全产业链协同,将资源集中至关键环节进行攻坚,该模式已扩展至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领域 [14] 中美科技博弈与全球格局变化 - 中国在稀土领域推动规则重塑,包括实施稀土技术出口管制清单和推动国际标准制定 [16] - 中国针对美国在航运、钢铁等领域的打压采取精准反制,如推出船舶特别港务费、减少大豆进口、推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等 [16] - 中国持续升级稀土技术,重点研发回收技术和拓展固态电池等新应用,以扩大现有优势 [18] - 全球高科技产业规则制定权正逐步向中国倾斜,这对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格局将产生持续影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