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 - 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导致下半年政策力度相对不足,例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上半年中央下发资金1620亿元,下半年为1380亿元,地方补贴力度亦减弱 [3] - 部分政策效果边际递减,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消费节奏前移而非总量扩大,7-9月家电音像零售额同比从28.4%持续回落至3.3%,9月商品零售和社零消费同比分别为3.3%和3.0%,低于上半年的5.1%和5.0% [3] - 制造业设备更新空间收窄,1-9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由上半年的7.5%降至4% [3] - 居民消费意愿不足,三季度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二季度的68.6%降至68.1%,低于去年同期的68.9% [4] - 房地产持续低迷,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房地产投资同比分别为-10.5%、-11.8%和-21.3%,降幅较上半年扩大 [4] - 地方财政紧平衡制约基建投资,1-9月地方财政主导的道路运输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2.7%和-2.8% [4][5] 三季度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 - 工业产能利用率企稳回升,前三季度分别为74.1%、74.0%和74.6% [6] - PPI同比连续2个月回升,由7月的-3.6%收窄至-2.3% [6] - 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由1-7月的-1.7%回升至0.9% [6] - 三季度GDP平减指数由二季度的-1.3%回升至-1.1% [6] - 出口保持强劲韧性,9月中国出口同比实现8.3%的高增速,对东盟、欧盟、拉美和非洲等非美市场出口保持高增 [7] - 中间品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7] - 高技术产业生产和投资持续高增,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4%、20.5% [8] - 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9.8%、40.5%、98.0% [8] - 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1%、20.6%、7.4%,显著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扣除房地产投资)同比的3.0% [8] 9月经济表现分化 - 出口和工业生产增速回升,9月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由8月的4.3%和5.2%回升至8.3%和6.5% [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由8月的3.4%进一步降至3.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由1-8月的0.5%降至-1.5% [9] - 外需好于内需,9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由8月的-0.4%升至3.8%,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化工等行业出口分别增长12.4%、9.6%、9.2% [9] - 消费低迷,9月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同比分别由8月的3.6%和2.1%降至3.3%和0.9%,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同比由8月的1%降至-1.6% [10] - 房地产销售受一线城市楼市新政小幅提振,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由8月的-10.6%和-14.0%升至-10.5%和-11.8%,但房价仍未止跌,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3%和1.0% [11] - 房地产投资同比持续下滑,由8月的-19.5%进一步降至-21.3% [11] - 制造业投资回落,1-9月设备投资同比由一季度19%的高点持续回落至1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为-9.5% [12] - 基建投资支撑减弱,1-9月水电燃气投资和水利投资累计同比分别由一季度的26.0%和36.8%回落至15.3%和3.0% [12] 四季度经济展望与政策建议 - 四季度GDP增速在宏观政策加码发力下有望维持4.8%,若延续当前惯性可能回落至4.6%,但实现全年5.0%或5.1%的增速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13] - 建议财政政策动态追加和调整预算,2026年财政赤字不低于4%,优化化债方式,根据地方债务形势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14][15] - 建议货币政策充分利用美联储降息窗口进一步降准降息,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6.2%,7天逆回购利率为1.4%,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和3.5% [16] - 建议房地产政策采取超常规组合拳,探索在中央层面设立规模约2万亿元的"房地产稳定基金",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优化核心城市限制性政策,降低交易成本 [17][18] - 建议构建消费导向型政策体系,优化"以旧换新"政策支持重点转向服务消费,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加大国资上缴财政比例并专项用于社保体系建设 [19][20]
三季度经济增速为何放缓?四季度经济前景如何?
华夏时报·2025-10-23 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