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批量诞生牛股,源源不断有中国创新药企赴港上市[1] - 2025年至今共有37家18A公司涨幅超过100%,其中17家涨幅超过200%,涨幅最大者超过1400%[3] - 二级市场火热,多家创新药公司发行首日大幅上涨,投资人包括基石投资人非常活跃[4] 国际资本加码动态 - 国际资本通过签署BD协议、参与基石投资、二级市场增持等多种方式持续加码港股中国创新药资产[2]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License-out出海BD交易数量达93笔,占全球交易数量32%,首付款总额43亿美元,总金额848亿美元,首付款与总金额均已超去年全年总额并有望创近十年新高[2]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近期在二级市场连续增持和铂医药-B和基石药业-B[3] - 10月22日信达药业与武田制药签署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的BD协议,武田制药支付12亿美元首付款,其中含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每股认购价112.56港元较过去30个交易日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0%[2] - 9月上市的劲方医药-B基石投资者包括瑞银环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RTW Master Fund等知名国际资本[2] 行业繁荣驱动因素 - 牛市核心是极低的估值,上半年行业迎来重要催化剂,出现大量大型BD交易[4] - 中国股市整体稳中向好,各行业大规模资本开支已结束,医药行业具备真实长期需求、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产品等突出优势[4] - License-out、新公司(NewCo)等退出路径相对清晰,政策制定不断透露出积极信号[4] - 市场对创新药公司的关注点在于产品管线和技术实力,青睐有稀缺性技术、产品空间大、临床进展快、临床数据优于同行且BD潜力大的公司[7] 行业发展挑战与现状 - 中国创新药企在美国做临床的能力需要突破,目前更多以BD形式参与全球市场,但这种方式不经济[6] - 国内创新药以快速模仿居多,以成熟靶点的小幅改进为优势,真正的原创性在生物机制上创新的东西还较少[6] - 二级市场火热尚未完全带热一级市场投资,一级市场相比前两年略好但整体仍比较谨慎,活跃的市场化普通合伙人(GP)不多,大多数资金在看港股基石机会[6]
中国创新药获国际资本持续加码 补齐出海短板还需更多原创
证券时报·2025-10-24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