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租赁新规落地月余,行业供需错配问题仍存,合规与效率成行业重构基石
华夏时报·2025-10-24 01:11

政策法规与市场规范 - 我国首部《住房租赁条例》于9月15日正式施行,为市场化租赁领域带来系统化合规要求,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2][3] - 《条例》针对“甲醛房”、“群租房”、恶意克扣押金等市场乱象,明确了各方主体的行为规范与法律责任,并构建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多部门协同现代化监管体系 [3] - 监管力度同步强化,例如西安构建了“数据端+资金端”的双重监管机制,推动租赁企业进驻市级平台,实现房源核验、合同网签备案等全流程线上办理 [4] 市场供给与租金表现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重点监测的16个城市新增市场供给房源共计约69,365间,环比二季度的78,706间增速有所放缓 [3] - 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供应约48,312间,占比达69.6%,占据市场供给主要地位 [3] - 16城机构化管理项目平均月租金为2,549.45元,环比下跌9.14% [3] - 2025年9月,TOP30企业开业规模榜合计开业房源量达139.8万间,管理规模榜合计管理房源量约198万间 [4] 行业结构性变化与供需分析 - 住房租赁市场发生深刻结构性变化,正式迈入“新租住时代”,租房需求占比自2023年以来上升,买房需求占比下降 [2][5][6] - 行业存在供需错配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建设2400万套,但实际入住仅700万户;品牌长租公寓在管规模约300万套,一线城市出租率超85%;个人房源市场呈现“供不应求”与“租金下降”并存现象 [5] - 需求端变化显著:家庭小型化降低对空间要求,生活配套亟待改善,人口结构升级带来长期改善性需求,2030年城镇化率预计提升至70%还将带动四千万人进城 [6] - 租金水平梯度下降,二线城市需求企稳,租售比突破国债收益率,为行业提供利润空间 [6] 金融支持与资产价值 - 国家发改委9月发布文件,首次将市场化租赁住房明确纳入“新资产类型”推荐发行路径,未来有望借助资产证券化工具引入社会资本,扩大市场供给 [4] - 公募REITs的推出改变了估值逻辑,现金流稳定性成为核心指标,但土地期限与续期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当前主要瓶颈 [8] 企业战略与运营转型 - 行业重构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企业需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房源实勘、信息真实性等合规要求,淘汰不规范企业 [7] - 企业正从产品与服务两方面发力升级,注重产品品质与空间设计,并将服务延伸至配套空间与区域整体提升,长租公寓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生活服务的载体 [7][8] - 运营理念强调客群细分与社会价值并重,需平衡经济账与社会价值账,从“房东”转变为“微型城市运营者” [8] - 面对利润压力,企业探索通过数字化管理、政策支持、资方合作降低运营与建安成本,并应用节能技术与服务增值进行利润对冲 [8] - 新租住时代的核心关键词是“运营效率”、“用户需求”与“生态共建”,需通过系统化思维与精细化服务实现居住关系重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