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锚定历史坐标 [1] - 资本市场肩负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为产业升级构筑赋能枢纽的核心使命,需通过制度创新、耐心资本培育与高水平开放协同发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 - 面向“十五五”,资本市场将加快从传统融资平台向创新要素聚合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转型,以更深层次改革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动能 [1] 深化制度改革 - 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关键环节的制度性突破,提升对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例如星河动力、天兵科技等商业火箭企业加快IPO进程 [1]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改革政策,将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 [2] - 随着“并购六条”出台和制度规则优化,今年前8月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1234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52单,同比分别增长40%和150% [2] - 应进一步优化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落地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以提升并购重组效率与市场活力 [2] 强化市场协同与产品创新 - 自债券市场“科技板”在今年5月推出以来,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已超1万亿元,成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 [3] - 针对科技企业“长周期、高风险、轻资产”特点,需创新金融工具,如“可转债+技术期权”组合产品,以及“政府引导基金跟投+银行信贷”联动产品 [5] - 推动REITs底层资产向硬科技领域拓展,凸显其作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器的功能 [3] 培育耐心资本 -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达14.4万亿元,在投项目15万个,其中创业投资基金在投项目投向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占比分别为74%、50%、32% [3] -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耐心资本的重要载体,需通过制度创新发挥杠杆效应,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风险共担的科创投融资生态 [4] - “十五五”期间将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并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建立合理的尽职免责机制,引导机构关注长期价值 [4] 扩大高水平开放 - 国际金融机构高盛报告指出,中国资本流入股市的结构性趋势可能已经开始,中国市场已重回全球投资者视野 [5] - 证监会将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 [5] - “十五五”期间将重点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适度放宽投资额度管理,扩大投资范围至衍生品等更多资产类别 [6] - 市场互联互通将持续拓展,正就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进行紧密合作 [6] - 境外上市备案效率显著提升,例如宁德时代港股上市从受理到获批仅用25日 [6]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动能
中国证券报·2025-10-24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