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最高法发布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 以硬措施守护良田沃土
经济日报·2025-10-24 05:39

案件类型与违法手段 - 存在以“改良土壤”名义租赁土地并倾倒渣土非法获利696.7万元的案例[1][4] - 存在非法采挖草炭土1万余立方米并出售获利127万余元的案例[2] - 违法形式多样,包括在农用地上建设小产权房、大棚房、扶贫车间、文化广场、旅游接待中心等[2] - 破坏行为日益隐蔽,常以“项目建设”等名义为掩护进行压占类破坏[4] 案件影响与司法判罚 - 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导致3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遭毁坏[1][2],另有案例造成54.74亩永久基本农田种植条件严重破坏[7] - 单位犯罪现象突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案件数量在单位犯罪中位列第三[3] - 典型案例中,公司法定代表人因单位犯罪被判处个人罚金2万元,公司被判处罚金80万元[7] - 个人犯罪方面,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00万元[6] 行业分布与监管趋势 - 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多发于城乡接合部、城市周边和浅山地区[3] - 全国法院一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案件结案数自2014年起持续在2000件以上[2] - 司法机构将加快制定司法解释,明确裁判规则以统一法律适用[8] - 法院通过向有关单位移送线索、发送司法建议等方式,推动“抓前端,治未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