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价值”标签下,大学生如何定位人际关系
中国青年报·2025-10-24 06:47
数字社交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沟通方式并重塑了对“关系”的理解,大学校园中不同角色对应不同的语气和关系 [3] - 线上交流中回复的时差、语气和表情符号的选择被赋予情感权重,维系关系的成本高于预期 [2] - 非面对面网络社交中,对话结束顺序、点赞行为和回复字数等细节可能成为被放大的信号,导致社交倦怠 [7] 情绪价值的定义与需求演变 - 情绪价值被定义为一种通过语言传递的能量,例如“你好棒”传递肯定,“我懂你”传递共情 [8] - 真正的情绪价值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而非分析对错 [8] - 年轻群体对情绪支持来源进行“分区管理”,认为恋人支持是“救命干粮”,而家庭支持更像“餐后甜点” [5] - 出现对付费情绪支持服务的需求,有受访者使用四五元即可长时间聊天的“付费陪聊”服务以缓解社交压力 [6] 新型社交礼仪与关系维系策略 - “体面式亲密”成为新型社交礼仪,表现为亲密称呼的泛化(如称呼“宝”)和使用可爱表情包,以维持热络姿态 [5] - 亲密关系以接收方需求为主导,非亲密关系依靠形式化表达维系 [5] - 部分年轻群体偏好即使不常联系、见面也能自然交谈的低压力关系模式 [7] - 存在代际间的互相学习,例如教导长辈使用表情包来改善沟通质量,表明关系可以被重新训练 [8] 年轻群体的社交适应与调整 - 大学生需要学习“懂得相处”的新语言,平衡沟通顺畅与避免冒犯、表达真诚与维持体面 [2] - 部分受访者通过“慢下来”和选择特定对象表达来打破“社交克制”,谨慎地进行自我调整 [8] - 年轻群体通过为关系分层和调节亲疏来建立安全边界,应对关系脆弱性(如“哈”的数量成为关系评判标准)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