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认为自身正处在将人工智能带入现实世界的关键拐点,并强调是现实世界AI领域的绝对领导者 [1] - 公司拥有所有AI中最高的“智能密度”,并且这一优势还在不断增强 [1] - 核心竞争力是在发展过程中动态形成的,通过内部孵化多个初创项目逐步构建起电池制造、储能产品、充电网络、芯片设计和AI软件等能力体系 [14] 全自动驾驶与Robotaxi业务 - 公司正处于大规模扩展全自动驾驶和Robotaxi的起点,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交通的性质,发展势头将如同“冲击波” [1] - 计划到年底在约8-10个都会区开展Robotaxi服务,扩展进度取决于各地区监管审批情况 [3] - 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在奥斯汀的大部分运营区域实现完全无安全员运营,无人驾驶车队在奥斯汀已累计行驶超过25万英里 [3] - 客户使用监督版FSD的总里程近期已达到60亿英里,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 - 专门为完全自动驾驶场景设计的Cybercab车型计划于明年第二季度开始生产,该车型取消了方向盘和踏板,旨在实现最低的每英里综合运营成本 [12] 能源存储业务 - 通过电池存储特别是Megapack对能源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利用电池进行能量缓冲可有效将电网的能源输出翻倍,而无需增建新的发电厂 [2] - 已公布Megapack 4计划,该产品将集成变电站功能,能直接输出约35千伏的电压,从而极大提升部署能力和速度 [2] - Megapack和Powerwall市场需求持续强劲,订单已排至明年,随着AI技术发展,储能产品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需求显著增长 [5] - 在美国市场,政策变化带动住宅太阳能需求激增,公司已推出新的太阳能租赁产品,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26年上半年 [5] Optimus人形机器人 - Optimus正处于重大突破的边缘,有潜力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具备类人运动与交互能力 [1][2] - 最大的工程挑战在于手部与前臂的研发,制造出与人手同样灵巧的机械手极为困难,其复杂度甚至超过了机器人的其他所有部件总和 [6] - 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展示Optimus V3,其拟真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看起来将如同“一个穿着机器人套装的人” [2] - 预估其年生产力可能达到人类的五倍水平,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建成首条年产百万台的生产线,并展望未来实现千万台级甚至亿台级产能 [6][14][19] 芯片与技术路线图 - 下一代AI 5芯片采用了革命性设计,性能达到AI 4的40倍提升,预计在性能上提升2-3倍,在成本效益上实现10倍的突破 [8] - AI 5芯片将同时委托台积电和三星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战略目标是实现产能充足甚至“供应过剩” [7][8] - 已经发布了FSD 14.1版本,并计划在14.3或14.4版本中引入“推理”能力,使车辆能够智能判断停车场情况并做出合理决策 [13][18] - 计划将模型参数规模提升一个数量级,未来全球特斯拉车队可能形成一个具有100GW算力规模的分布式计算网络 [13] 生产与产能规划 - 公司有信心扩大产能,目标是“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快地”扩大未来生产,预计将在24个月内实现年化300万辆的产量目标 [1][12] - 特斯拉Semi卡车的工厂建筑已完工,正在安装生产设备,预计明年上半年启动正式量产,第二季度开始产能爬坡 [11] - 在硬件升级策略方面,公司承诺将持续为HW3用户提供支持,并计划在2026年第二季度推出适配Hardware 3的V14精简版软件 [10] AI技术发展路径 - 公司的AI模型规模相对紧凑,专注于现实世界应用场景,其模型尺寸仅为Grok的5%-10%,这种设计使AI系统能够高效运行在车辆和机器人平台 [15] - AI系统在智能密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必须将全部智能压缩到AI 4计算平台中,实现了极高的智能密度,为未来的AI 5平台奠定基础 [18]
特斯拉(TSLA.US)Q3电话会:期待在明年第一季度展示Optimus V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