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课程表里的高质量教育
河南日报·2025-10-24 07:31

教育改革与产业需求对接 - 学校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课程表持续变化以追赶产业升级和社会需求 [2] - 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让教育教学、专业实训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2] - 针对粮食产后、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优势专业,联合龙头企业组建产业需求研判委员会,梳理岗位能力模型 [3] 实践教学体系与校企合作 - 每个专业开设2门以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占比超25% [3] - 超半数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自企业定制课题与科研课题,实现校园与职场无缝衔接 [3] - 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在实战中练就硬功夫 [2][3] AI与数字化教育建设 - 学校出台本科教育教学数智化发展实施方案和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通过AI全域赋能建设智慧教学新生态 [4] - 建设AI+粮食、AI+材料等特色交叉课程群,开发智慧助教、虚拟仿真等应用场景,学生自主学习时长提升35% [4]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通识成为全校学生必修课,人工智能相关选修课程在选课初期被迅速选完 [3][4] 微专业与专项能力培养 - 学校开设12个微专业,涵盖新兴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68门核心课程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 [4] - 微专业作为技能加速器,强调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掌握市场急需的专项能力 [4] - 毕业生凭借微专业技能可入职后即参与企业重大项目,大幅缩短职场适应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