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重要性 - “十五五”规划可能比“十四五”规划更为重要,北京可能不会设定具体的增长目标,而是更强调韧性、安全性和包容性 [1] - 五年规划是战略思维和规划的工具,应予以密切关注,因为中国是名义GDP第二大经济体、购买力平价第一大经济体、全球增长最大贡献者 [2] - 中国正接近另一个关键点,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第二次中国冲击”,这将导致与其他主要大国之间不可避免的反应和潜在冲突升级 [3] “十五五”规划的潜在关键主题 - 北京在2026-30年的五年规划中设定具体增长目标的可能性较低,预计将强调对韧性、安全性和包容性的需求 [5] - 北京可能为2026年设定“约4.5%”的增长目标,然后逐步向2030年过渡到“约4%” [5] - 北京将通过大量投资和产业政策继续推动技术自给自足,特别是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旧经济仍将是增长的支柱 [5] - 北京可能会加大力度清理房地产市场的债务困境、结束通缩并修复其财政体系,改进社会福利体系,特别是养老金制度 [5] 第二次中国冲击的成因与影响 - “第二次中国冲击”指的是中国出口的新一轮浪潮,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先进技术和绿色产业领域 [9] - 冲击由中国的国内经济战略、技术进步和工业知识以及产能过剩问题所驱动 [9] - 中国已从生产低端消费品发展为制造更复杂的产品,在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和先进微芯片等新兴和资本密集型领域成为领先的竞争者 [12] - 中国政府进行了大量投资并提供大量补贴以发展高科技产业,这种国家驱动的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12] - 自2021年左右房地产泡沫破裂以来,中国一直专注于将其经济模式转向制造业和投资,这导致关键工业部门生产过剩 [12] - 廉价、优质的中国产品涌入对许多国家的竞争产业构成生存威胁,各国正在增加保护主义措施,并通过使供应链多元化以脱离中国来进行“去风险” [12] - 通过挑战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第二次中国冲击不仅影响经济主导地位,也影响地缘政治地位和军事能力 [12] 2026-30年需应对的挑战与任务 - 北京将专注于在2026-30年实现有韧性、稳定和包容的增长,同时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和处理房地产低迷问题 [13] - 首要挑战是确保和平崛起,其他挑战包括国内房地产行业衰退、不平等扩大和人口结构急剧恶化 [13] - 中国在2026-30年将面临比2021-25年复杂得多的地缘政治局势,中国经济规模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对美国的领先优势从2020年的21.6%上升到2025年估计的33.5% [14] - 中国现在占全球制造业的30%,到2030年可能上升到35%,并在各种关键材料包括稀土建立了垄断地位 [14] 中国技术与军事进步 - 中国在保持低技术产品优势的同时,正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中国制造商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涵盖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 [15] - 中国一直在快速推进其人工智能能力并推动创新,凭借大规模投资、丰富的人才库和充足的电力供应,中国可能大幅领先其他国家 [17] - 中国一直在所有领域快速建设和现代化其军事力量,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作战力量,截至2025年8月超过370艘舰船,而美国海军为251艘 [18] - 到本十年末,中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能力可能接近美国,打破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享有的军事优势 [19] 中美关系与国内战略调整 - 紧张、升级和休战的循环是中美关系的新常态,如果俄乌战争结束,美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以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为中心 [19][20] - 在“十四五”规划涵盖期间,北京采取了“双循环战略”来减少对某些关键高科技进口产品的依赖,尤其是芯片 [23] - 北京日益推动其部委、地方政府、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加大投资以突破瓶颈,投资于高科技部门代表了一个安全且直接的选择 [23]
野村报告:中国第十五次五年计划展望
 搜狐财经·2025-10-24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