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穿戴融入生活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24 14:54

行业整体态势 - 智能穿戴设备正从“备用工具”转变为“生活刚需”,并从“耐用品”演变为“消耗型刚需”,成为消费者的“无声伙伴” [1] -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0.6万家 [1] - 与2020年9月底相比,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数量增长91.4%,年均增长13.9%,市场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 [1] 市场驱动因素 - 健康监测是中国消费者购买智能手表的首要原因,占比45.48% [2] - 产品设计精美有个性和记录运动情况也是主要购买原因,占比分别为44.71%和43.44% [2] - 入门级基础设备的强劲需求以及更先进的追踪功能正在推动智能手表市场扩张 [2] - 智能穿戴市场的繁荣是技术驱动与需求觉醒双重作用的结果,行业正从“技术驱动”向“用户需求驱动”转型 [4] 细分市场表现 - 智能手表品种数达2.9万种,年均增长46.8%,增速显著 [3] - 智能眼镜品种数为0.2万种,年均增长23.5%,增速显著 [3] - 智能耳机品种数达12.2万种,年均增长14.0% [3] - 智能手环品种数为2.8万种,年均增长1.2% [3] - 老人智能手表在消费者购买过的类型中占比最高,达56.82%,显示其市场主导地位 [2] - 成人智能手表占比54.78%,反映成人对健康和运动功能的高需求 [2] 区域分布与消费趋势 - 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总量排名前五的省市为:广东省15.84万种、北京市0.65万种、浙江省0.32万种、上海市0.31万种、福建省0.28万种 [3] - 耳机消费呈现新趋势,67.71%的普通用户拥有两副以上耳机,针对睡眠、运动、办公等场景的细分产品需求旺盛 [4] - 耳机产品出现“通勤款”“运动款”“睡眠款”“办公款”的精细分类,从耐用品转向快速更新 [3] 技术发展与未来展望 - AI与可穿戴设备的结合正成为行业后续发展的推动力量,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AI语音交互助手、AI生理分析、AI自适应降噪等功能的渗透速度将持续加快 [4] - 厂商的产品差异化战略将成为消费者存量替换的推动力 [4] - 随着功能丰富、价格降低及生态兼容性提高,智能眼镜完全有可能替代手机的部分功能,与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连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