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北京大学马亮:“十五五”基本公共服务要循序推进同城同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4 15:01

“十五五”时期民生政策导向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核心是“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并针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房地产、卫生健康、人口等领域提出具体要求[1]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 -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体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兴、科技强、就业实,为人民增收提供充分保障[2] 基本公共服务扩围与“一老一小”侧重 - “十五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将在原有清单基础上进一步向“一老一小”侧重,如在托育服务、老年照料等方面拓展,并在有条件的地区优化质量和提升标准[3] - 社会加速老龄化,很多城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需在养老机构增设护理床位以支持失能老人和患病老人[3] - 生育率持续走低,国家鼓励生育的前提是让大家愿意生、敢生,因此打造生育友好型社区,让居民就近获得托育服务非常重要[3] 房地产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被放在保障民生方面,强调住房要回归其功能定位与价值本位,更加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5] - 要求房企转变发展理念,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对推动房地产行业去库存、调结构和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6] - 住房问题不仅是产业和经济问题,更是“居者有其屋”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问题[5] 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与就业公平 - 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6] - 提供灵活有效和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培训,使人们有机会换个赛道重新再来,并破除性别、学历、年龄等职场歧视[7] - 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需更加到位,探索全民基本收入等制度设想,使面临技术性失业的人们免去后顾之忧[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户籍改革 -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和难点是在财政过紧日子的情况下如何不缩水、不减量,保质保量完成供给[8] -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提供,使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核心是实现“居者有其户”和“租购同权”[9] - 公共服务从户籍人口走向常住人口标准需进行全方位改革,涉及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事业单位需按常住人口进行基数重估,确保人员编制到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