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重大变动 - 公司在2025年6个月内两次撤换管理层,包括CEO周赋德卸任和新CEO杜麦克上任,后者上任两个半月后,包括董事长在内的七位董事会成员也宣布离任 [1] - 管理层变动的主要原因是董事会与控股股东诺和诺德基金会在未来董事会人员构成上存在分歧,董事会希望渐进调整,而基金会希望更广泛快速的重组 [2] - 基金会提名前CEO拉尔斯・雷比恩・索伦森担任董事会主席,但任期仅限2至3年,表明新董事会仍是过渡性质,公司可能需2-3年转型期才能进入稳定阶段 [2][3] 战略重组与成本削减 - 为应对竞争压力并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公司启动全球重组计划,预计到2026年底在全球裁员约9000人,占现有7.84万名员工的约11% [3][4] - 重组计划预计到2026年底实现年度总节省额约80亿丹麦克朗(约人民币88.5亿元),节省资金将用于糖尿病和肥胖症领域的增长机会 [5] - 重组措施包括终止所有细胞疗法业务,并在中国对工厂岗位和业务线进行调整 [4] 市场竞争失利与产能问题 - 公司在减重市场的先发优势被礼来取代,2025年第一季度礼来GLP-1产品在美国处方量占比达53.3%,超过公司的46.1%,上半年差距进一步扩大至57.0%对42.5% [9] - 司美格鲁肽自2022年3月起因长期缺货被美国FDA列入药品短缺清单,导致仿制药迅速占领市场,约有100万美国人使用其仿制药,仿制药价格可比品牌药下降90% [7][9] - 公司被指未能及时扩大产能,反应迟缓,而礼来在2023年11月其替尔泊肽获批时已宣布产能将翻倍 [9] 中国市场挑战与转型尝试 - 公司在中国市场对司美格鲁肽的推广存在迟疑,早期拒绝布局院外市场,减重版上市后定位不清晰,内部架构上肥胖症与糖尿病业务曾为竞争团队 [11] - 2024年公司与京东健康合作后,司美格鲁肽网上销售额达17.76亿元,增速142%,但2025年二季度肥胖症产品在华销售额急转直下至约1.58亿丹麦克朗(约人民币1.75亿元) [13] - 面临礼来替尔泊肽通过美团线上首发以及国产仿制药(如华东医药等)在2026年3月专利到期后的竞争压力 [13][14] 根本问题与未来方向 - 控股基金会认为管理层未能及时认识到GLP-1减重市场的强消费属性,决策落后于竞争对手,导致在向“消费化、动态化”市场转型中迟缓 [10][12] - 公司计划补充具备“美国市场经验+消费者领域经验”的董事,并已提名有快消品背景的成员,但需至2026年3月才加入 [12] - 全球GLP-1减重市场潜力巨大,投资机构晨星预测2031年市场规模可达2170亿美元,其中68%来自减重适应症 [11]
诺和诺德全球管理层动荡,对中国业务影响几何
财经网·2025-10-24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