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五五”民生大礼包:养老带娃降成本,预期寿命再提高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4 16:53

“十五五”规划民生领域核心目标 -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 - 着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 - 预期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24年的79岁提升至80岁左右[2] 生育支持与托育服务 - 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作用,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2] -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2]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报告建议“十五五”时期逐步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6] - 浙江省推进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宁海县试点托幼一体化模式,利用幼儿园闲置资源开设托班[6] - 2021年以来新生人口从1062万人下降到2024年的954万人,减少10.2%[7] - 幼儿园在园人数从2021年的4805万人下降到2024年的3584万人,减少25.4%[7] - 学前一年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已落地,惠及1200多万儿童[8] 养老服务与老年保障 - 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2] - 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服务供给[2] - 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从2021年约2.7亿人(占比18.9%)增至2024年约3.1亿人(占比22%)[11] - 民政部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目录,已在35个试点地区开展[14] - 全国范围内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试点,截至10月8日试点地区已发放36.51万张消费券,使用24.32万次,核销金额1.82亿元[14] 公共资金投入与政策保障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50万亿元,需将政府资金更好用于民生紧要处[3] - 《建议》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4] - 适时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增量服务事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