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与创始人经历 - 创始人马骥在小米工作11年,从一线员工晋升至管理层,负责过MIUI系统、小米全球互联网业务及商业化、中国区新零售体系和小米网等核心业务 [1] - 在小米期间横跨软件、硬件及不同部门岗位,被公认为"能打硬仗",每接手新业务都如同内部创业 [1][8] - 于2024年11月离开小米创业,成立新公司"光启之境",专注于AI影像消费硬件领域 [2] 融资情况 - 公司已完成天使轮2700万美元融资,由弘晖基金、鼎晖VGC及顺为资本联合领投 [3] - 跟投机构包括正轩资本、同歌创投、敦鸿资本、英诺天使等,深渡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3] 产品定位与核心概念 - 首款产品为AI影像消费硬件,定位是让用户只需按下快门即可自动生成多种当下流行的风格化照片,无需思考参数、构图或后期 [2][14] - 核心解决用户"创作能力"缺失的问题,而非设备本身,旨在让用户不费力地获得好的影像 [3][18] - 产品结合硬件、软件及自研垂直AI模型,专注于解决"拍得好看"这一根本需求 [21][24] 市场机会与行业趋势 - 尽管数码相机销量从巅峰期超1亿台跌至约800万台,但大疆、影石等产品爆火证明影像赛道仍有新品类崛起潜力 [3] - 富士和胶片相机价格连年疯涨,证明用户愿意为独特的"好看"付费,市场对美的需求无穷无尽 [3] - AI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大小公司相对平权,为创业公司提供与大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12][36] 竞争策略与商业模式 - 选择软硬结合的商业模式,认为纯软件在国内商业化难度高,而组合起来能形成商业壁垒 [32][33] - 产品定位为新品类,目前不直接对标大疆、Insta360等现有公司 [37] - 商业模式上,用户为解决问题买单而非为技术买单,AI是手段而非目的 [15] 技术实现路径 - 技术方案分为硬件、软件和AI三大块,其中AI部分需自研垂直模型,通过训练来跟随社交媒体上流行的美学风格 [21][22] - 通过大数据获取流行趋势(如"肯豆风"),目标是让用户拍出最流行的效果 [23] - 专注于拍照这一具体场景,所有资源聚焦于"拍照好看"这一目标,与手机需平衡多种功能形成差异化 [26] 产品开发状态与挑战 - 第一款产品仍在研发中,预计到2025年才有发布计划 [4] - 目前最缺的是人才资源,资金相对充足,招聘是当前重点工作 [38] - 最大难点是如何很好地把想法付诸实践,将产品做到预期程度 [37]
前小米高管创业,融资近2亿元,要做AI影像消费硬件丨智能涌现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