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击现场 | 破解资金与产业衔接难题,沪上首支生物制造基金落地
搜狐财经·2025-10-24 17:33

政策与行业背景 - 生物制造被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定义为"未来产业",与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并列 [1] - 自2022年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等政策 [1] - 行业普遍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强度大、上下游衔接不足等挑战,大量前沿技术成果难以快速转化 [1] 上海首支生物制造基金 - 基金由道彤投资牵头发起,是上海首支聚焦生物制造领域的专业化产业基金 [2] - 采用"产业+资本+地方"的多元协同模式,参与方包括上海国投先导基金、奥浦迈、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宁波市甬元投资基金、上海普陀科投、上海金山资本等 [2][3] - 基金采用C(产业链主企业)+VC(专业投资机构)的双轮驱动模式,结合奥浦迈的产业优势和道彤的投资经验 [4] - 该模式旨在打通"资本-技术-产能"的衔接链条,为技术研发、中试转化、产能建设等关键环节提供全周期保障 [3] 生物制造产业价值伙伴平台 - 平台由道彤投资联合多方发起,首批联席会成员涵盖产业、学术、科研、资本四大类共8家核心单位 [5] - 平台定位为"轻量化、非行政化",以"共识+协作"为纽带,遵循开放性、协同性、公益性 [5] - 平台未来将围绕产业资源共享对接、前沿技术验证与转化、产业应用场景开放、复合型人才培养四大核心目标开展协作 [5]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生物制造被视为人类"制造体系"的重构,将以更绿色、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式重塑产业链与能源结构 [1] - 上海同步推出专项基金与协同平台,形成"资金保障+生态协同"双重支撑 [6] - 此举旨在助力上海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并为全国生物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协同范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