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号与市场反应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首次将“航天强国”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并列表述,释放出航天产业战略地位被抬升的信号[1] - 政策信号引发市场积极反应,10月24日商业航天概念板块高开并全天活跃,板块指数达1853.81,上涨2.48%[1][2] - 多只成分股涨停,包括航天智装(最新价19.76元,涨幅19.98%)、西测测试(涨幅16.34%)、航天环宇(涨幅11.88%)和达华智能(涨幅10.12%)等十余只个股[2] 政策支持脉络 -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到2025年进一步强调“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产业发展从探索期迈入成长期[4] - 地方政府积极布局,二十余个省市在“十四五”期间将航天/商业航天纳入中长期规划,例如上海提出到2025年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4] - 中航证券研报指出,伴随“航天强国”进入建设落地阶段,预计将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并向航天产业倾斜更多资源,火箭与卫星为代表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应用成为重点领域[5] 市场规模与前景 - 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万亿级,参考SpaceX约2100亿美元估值及国内运营商星座组网计划[6] - 赛迪研究院报告认为,中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并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迎来成熟期[6] - 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十五五”规划临近,商业航天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估值重构[3] 产业化进展与发射动态 - 卫星发射密集,星座组网提速,2024年中国完成68次轨道发射,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35次火箭发射任务[8] - 具体发射案例包括:吉利星座完成一期组网部署,在轨卫星达64颗;千帆星座在轨卫星已达108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成功发射,为6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积累数据[8] - 呈现“星多箭少”的供需现状,运力与组网仍需扩容与提效[9] 技术突破与成本展望 - 多型可回收或部分可回收大推力液体火箭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首飞或开展关键试验,包括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9] - 朱雀三号已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后续目标为实现一子级回收与复用,以显著降低发射成本[9] - 蓝箭航天CEO预测,未来3年内可回收火箭技术成熟后,发射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3万元以下[10] 资本市场动态 - 一级市场融资保持热度,天兵科技、深蓝航天、星际荣耀、东方空间等完成新一轮融资,卫星企业垣信卫星启动50-60亿元新一轮融资[12] - IPO进程加速,目前共有8家商业航天企业进行IPO辅导备案,涵盖火箭领域的星际荣耀、蓝箭航天、天兵科技、星河动力等,以及卫星领域的微纳星空、屹信航天[13] - 企业密集启动上市辅导反映出产业发展进入从技术验证走向商业化运营的关键转折点[13]
万亿商业航天爆发,10多股强势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