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态势 - AI行业竞争激烈,被描述为“军备竞赛”和“打仗”,企业正试图用两年时间加速完成二十年的科学进步 [1] - AI系统正以“数月为周期”实现突破性进展,研究突破和产品发布的时间间隔已从过去的几年压缩到“周四到周五之间的空隙” [1][5] - 90%的《财富》500强企业已开始使用AI产品,带来了巨大的需求,每家公司都在争相满足 [5] 人才资源状况 - 由相对少数研究人员和高管组成的核心团队,已成为全球最珍贵的资源,马克·扎克伯格以数百万美元薪酬从竞争对手处挖角顶尖人才 [1] - 顶尖AI研究人员和高管每周工作时间常常达到80至100小时,工作强度极高,似乎已没有任何自然的停歇点 [1][2] - 某些初创企业在雇佣合同中明确要求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 [2] 工作模式与强度 - 最紧张的时期出现在开发新模型或新产品阶段,工作模式甚至远超“996”,被戏称为“002”模式,即从午夜工作至次日午夜,仅周末休息两小时 [3][4] - 致力于改进核心AI模型或嵌入新技术的团队常常7*24全天候工作,即使许多薪资较低的同事早已下班回家 [4] - 支出管理公司Ramp的数据显示,每逢周六中午至午夜,旧金山地区餐馆的外卖和自取订单就会激增,增幅远超旧金山往年水平和美国其他城市 [2] 企业支持措施 - 整个硅谷的企业都为几乎全天候驻守办公室的员工提供便利,例如周末供应餐饮,或确保全天候有人值守 [2] - 在Meta,负责开发AI模型的TBD实验室新员工在扎克伯格办公桌附近现场办公 [2] - 部分企业会任命“队长”进行短期轮值,密切监控模型输出,或安排长达数周的轮值全程监督产品开发 [2] 员工驱动力与技术应用 - 顶尖AI员工“主动化身卷王”的动力源于与竞争对手的激烈对抗,以及对新型模型可能性的探索渴望 [2] - 员工认为当涌现诸多好点子时,就是与时间的赛跑,不会想让任何创意搁浅,所以只要有空闲就会投入工作 [5] - 公司正引导员工将AI作为解决巨大工作量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发旨在加快工作速度的AI工具,例如浏览器扩展程序 [5][6][7]
硅谷AI精英每周狂干1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