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界核电第一大塔”落子湛江,将如何重塑粤西能源版图?
南方都市报·2025-10-24 23:17

项目规划与规模 - 一期工程建设两台125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计划2028年投运,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400万户居民年用电需求 [1] - 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装机850万千瓦,总投资约1300亿元 [2] - 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700亿千瓦时,可满足整个粤西地区用电需求 [1][2][3] 环境效益与减排 - 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预计可节约标煤约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00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氮氧化物15万吨 [1][3] - 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14.8万公顷 [3] - 项目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排水量仅为传统核电站的四十分之一,排水温度接近自然海水 [1][4]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在国内首次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并首次开发使用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被誉为“世界核电第一大塔” [4] - 高位集水设计使循环水泵扬程降低12.7米,年节电量达600万度,运行噪声比常规冷却塔降低4~8分贝 [4] - 该技术以大气为最终热阱,显著降低取水量,减少因海生物涌入导致的运行风险,提升电力供应安全性与稳定性 [4] 区域经济带动作用 - 项目落地后合作共建高速出口、疏港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合作项目总投资共计8亿元 [6] - 渝湛高速公路龙头沙港互通式立交连接线项目总投资2.8亿元,全线通车后从湛江主城区至车板镇通行时间减少约30分钟 [6] - 大件码头工程完工为发展临港工业提供重要基础,淡水引水工程为解决营仔、车板等三镇区域性缺水问题奠定基础 [7] 地方经济发展成效 - 项目所在地廉江市车板镇今年1—7月规上工业产值7041万元,同比增长89.6%,固定资产投资38.54亿元,同比增长38.7% [6] - 公共财政收入2548万元,同比增长96% [6] - 便利交通带动当地养殖业和果业发展,养殖场生猪销路打开,红橙果园迎来大批电商上门收购 [6] 能源结构背景 - 广东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743万千瓦,同比增长50.5%,已超越煤电成为省内最大电源类型 [2] - 湛江市方案明确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54.7%以上 [2] - 项目作为国家电投在广东开发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对优化全省能源生产和供应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