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发展规模与现状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达1.5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3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不断拓展贸易新空间 [1] - 数字贸易作为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的新形态,在中国蓬勃发展,并在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方面形成显著竞争力 [2] 数贸融合带来的新变化 - 拓展贸易边界:电子商务平台打破传统贸易地域限制,数据和数据形式的产品服务成为重要交易对象 [1] - 创新贸易模式: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贸易供需精准对接,促进全球工厂跨境直采 [1] - 促进贸易便利化:AI驱动虚拟试衣间、智能客服和动态定价系统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区块链技术保障国际支付顺畅安全 [1] - 赋能贸易主体:中小微企业及轻资产贸易主体无需庞大线下渠道即可通过数字平台开展对外贸易 [1] 地方实践与技术创新案例 - 北京打造“京贸兴”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多方协同的贸易数字化服务体系 [2] - 深圳农行与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创新数字货币支付方式,通过货币桥系统将跨境贸易支付时间从1-3天缩短至10秒 [2] - 浙江义乌外贸企业使用AI工具一键生成多语种商品视频,直接对话全球客户以提升体验并方便供需对接 [2]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 出台数字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并放宽数字贸易领域市场准入 [3] - 建设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合理布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3] -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完善跨境电商法律法规 [3] - 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构建多层次数据跨境流动安全防护体系,建立高效便捷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3] 产业与平台发展重点 - 培育综合性数字贸易平台,整合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数字营销、信用担保等功能,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协同 [4] - 推广区块链技术建立可靠的商品溯源体系,增强国际信任 [4] - 重点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服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数字贸易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 [4]
“数字+贸易”带来哪些新变化
 经济日报·2025-10-25 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