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超1500亿元:工行发放最多,机构期待名单扩容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5 07:15

政策核心与实施概况 - 央行于2024年10月18日联合多部门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旨在为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提供低成本信贷支持,专项用于股票回购与增持,以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 [5] - 该工具采用“央行再贷款—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三级传导机制,首期提供3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年利率为1.75%,银行向企业放贷利率不超过2.25%,显著低于一般贷款成本1.5个百分点以上 [5][6] - 政策落地一周年,截至2025年10月18日,累计712家上市公司披露754单回购或增持贷款计划,涉及贷款金额上限合计1524.84亿元 [1] - 包括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在内的超过18家央企宣布计划,其中中国诚通拟使用1000亿元,中国国新拟使用800亿元 [1]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贷款发放机构目前仅限于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等 [1] - 工商银行落地贷款笔数最多,达147笔,涉及金额上限356.91亿元;中国银行位列第二,120笔,金额上限241.85亿元 [2] - 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落地笔数最多,共105笔,贷款金额上限约152.41亿元 [2] - 市场存在扩大参与主体的需求,部分头部城商行正积极争取准入资质,未来主体扩容有望提升服务覆盖面 [2] 政策优化与市场成效 - 2025年政策进一步优化,将贷款最长期限从1年延长至3年,企业自有资金出资比例从30%降至10%,提升了政策可及性 [6] - 同年5月,央行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额度合并,总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并下调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5% [6] - 截至2025年10月18日,已披露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总计达到3324.84亿元(含央企股东至少1800亿元) [7] - 政策在资本市场波动阶段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例如去年11月及今年4月,上市公司披露的贷款项目分别达到106单和148单,显示出对市场情绪的托底作用 [7][8] - A股三大指数年内均显著上涨,上证指数累计上涨约17.86%,深证成指涨27.60%,创业板指涨48.09% [7] 运作机制与未来挑战 - 政策设计执行“双专户封闭运行”,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6] - 该工具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运作,在股市超跌时使用量增加,股价上涨时使用量自然减少,以校正资本市场超调 [9] - 实际操作中面临挑战,如股价波动大使贷款规模难以准确预估,可能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 [9] - 上市公司公告的回购或增持计划通常为一个区间,最终实施情况受股价、资金安排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10] - 该工具的长效性与常态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在资金使用效率监管、差异化政策设计及与其他稳定工具协同方面需进一步细化 [10][11] - 未来推动工具“常态化”需扩大覆盖面、优化机制设计、强化政策可持续性,例如简化审批流程、延长贷款期限、推动政策协同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