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突破1万亿元用时仅不到15年,远快于其他一线城市(北京25年、上海28年、广州31年),创下新纪录 [1][2][4] - 深圳实现高速增长的核心在于制度覆盖面持续拓宽和管理能力不断升级,特别是年轻人口结构带来的“净贡献”群体优势以及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各项举措 [3][5][6][7][8] 各城市公积金规模达成时间对比 - 北京:制度建立于1992年,累计缴存额在2017年破万亿,用时25年 [2][4] - 上海:制度建立于1991年,累计缴存额在2019年破万亿,用时28年 [2][4] - 广州:制度建立于1992年,累计缴存额在2023年破万亿,用时31年 [2][4] - 深圳:制度全面实施于2010年,累计缴存额在2025年9月28日前破万亿,用时不到15年 [2][4] 深圳公积金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 - 制度覆盖面广:不仅涵盖非公有制企业,还将灵活就业群体纳入,覆盖广度国内领先 [5] - 人口结构优势:全市人口平均年龄约33岁,居民平均首次购房年龄约38岁,大量年轻人口处于公积金“净贡献”阶段(缴存额大于提取额与贷款额度之和)[5] - 政策吸引力强:坚持“愿缴能缴”扩大缴存群体,创设利息补贴制度,合理调整缴存比例与基数上下限以平衡职工权益与企业负担 [3] - 使用便利性高:截至2025年9月底,用于支付房租的提取额超2600亿元,居全国首位;全市住房公积金提取额达6000亿元,住房消费提取占比超过87% [7] 公积金资金使用与增值收益情况 - 深圳资金使用:截至2025年9月底,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超53万笔、3800多亿元,支持职工购房面积约5100万平方米;创新推出“商转公”贷款“零材料办”和贷款“带押过户”模式 [8][9] - 2024年各城市增值收益:上海增值收益最高,为137.13亿元(同比增长10.87%,增值收益率1.67%);北京约117.74亿元(同比增长1.5%,增值收益率1.5%);广州46.88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值收益率1.58%);深圳45.70亿元(增值收益率1.43%)[11] - 增值收益分配:主要用于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用、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其中后者占据大部分,广州和深圳去年提取这部分补充资金都超过40亿元 [11]
一线城市公积金归集齐破“万亿”:深圳起步最晚却最快冲刺达标
每日经济新闻·2025-10-25 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