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转型总体态势 - 全球能源转型速度未达《巴黎协定》目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已不现实,预计本世纪末全球升温将达2.2°C [1][6][8] - 能源转型仍在推进,预计2050年将形成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各占50%的能源结构,当前化石能源占比为79% [1][7] - 全球碳排放进程滞后,2050年仅能较当前减少43%,2060年减少63%,净零排放要到本世纪末才能实现 [3][46] 能源结构演变 - 可再生能源成为核心驱动力,太阳能和风电成本持续下降,预计2030年将占全球电力结构的32% [1][10] - 到2040年,可变可再生能源供电占比将超过50%,电力需求较当前增长55% [10] - 2060年,太阳能和风电将分别占全球电力的47%和32%,电力需求较当前增长140%,占全球能源需求的43% [1] - 化石能源占比将从当前的79%降至2060年的36% [2] - 核能受能源安全需求推动,2060年装机容量将较当前增长150%,占电力供应的9% [1][17] 化石燃料需求趋势 - 煤炭需求降幅最显著,从2024年的171艾焦降至2060年的32艾焦 [2] - 石油需求在2030年后逐年下降,2060年降至86艾焦 [2] - 天然气需求在2035年达峰后缓慢回落,2060年为131艾焦,但其在工业高温工艺中的应用仍将持续 [2] 区域转型路径差异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装机和清洁技术出口方面领先,2025年预计将安装390吉瓦太阳能光伏和86吉瓦风电 [14] - 欧洲寻求平衡气候行动与产业竞争力,其可再生能源建设虽相对强劲,但未达到欧盟2030目标 [14][56] - 北美因政策调整导致减排进程延迟约5年,至2050年其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一年前的预测高出5亿至10亿吨 [14] - 发展中地区如印度次大陆、东南亚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速显著,但化石能源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满足能源安全需求 [2] 电力系统与新兴需求 - 电网建设滞后制约电气化发展,欧洲若消除电网瓶颈,2035年太阳能装机可提高16%,风电装机提高8% [2][10] -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能源需求快速增长,2040年将占全球电力的3%,其中AI应用占2%,通用数据中心占1% [18][20] - 在北美,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显著,2040年将占其总电力需求的16%,其中12%用于AI [20] - 电动汽车充电和建筑制冷等领域的电力需求增长在某些地区超过AI需求增长 [20] 难脱碳领域与技术 - 重工业、航空、航运等难脱碳部门依赖氢能、碳捕获与封存等成本较高的技术,大规模应用要到2040年后 [2][9] - 氢能及其衍生品2060年将占能源需求的6%,CCS技术2060年将捕获全球16%的二氧化碳排放 [2] - 成本下降主要限于太阳能、陆上风电和电池,而海上风电、氢能、核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CCS等技术的成本降低幅度不及前者 [63] 政策与地缘政治影响 - 能源安全行动导致能源进口国排放减少,而出口国排放增加,但总体使全球2040年排放降低约0.9% [15][16][69] - 美国政策转向显著减缓其国内能源转型,但对全球能源转型的影响有限 [14][46] - 地缘政治紧张导致全球供应链重组,各国优先考虑安全与自给自足,这可能抬高成本并减缓技术部署 [44][48][49]
挪威船级社DNV: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5—全球和区域预测至2060
搜狐财经·2025-10-25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