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最年轻上市房企”到退市,上坤地产这五年

退市事件核心信息 - 上市地位将于2025年10月27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 [2][4] - 退市直接原因是未能按时披露财务业绩且未能在2025年10月1日或之前复牌 [3][5] - 从2020年11月17日上市至退市,公司资本市场旅程不足五年 [1][2] 财务报告披露问题 - 因无法刊发2022年年度报告于2023年4月短暂停牌 [5] - 2024年4月2日因未能按时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再次暂停交易,此后股票一直停牌 [5] - 未能披露财报的理由包括核心管理人员和财务部门员工离职,以及审计材料准备不足 [6] - 公司表示正积极推进2023年及2024年中期及年度报表的审阅审核工作 [9]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截至目前董事会成员仅剩执行董事会主席朱静和非执行董事林劲峰 [7] - 2024年7月,林朝虹辞去非执行董事,郭少牧和欧阳宝丰辞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位 [8] - 2024年5月30日,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张启昌辞任 [8] - 公司表示正在物色合适候选人填补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委员会成员空缺但直至退市无进展 [10] 市值与股价表现 - 截至停牌前,股价报0.013港元/股,总市值仅2695万港元 [11] - 2020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时,总市值曾超45亿港元 [11]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演变 - 公司成立于2010年,最早起源于上海,重仓长三角区域,2020年该区域土储及销售金额占比达七成 [12][13] - 上市后营收保持增长:2019年75.35亿元、2020年81.9亿元、2021年83.4亿元 [14] - 2022年成为转折点,因一笔美元票据交换要约未获足够同意引发违约,导致交叉违约 [16] - 2022年营收30.34亿元,同比减少63.61%,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9.37亿元 [1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偿还借款总额约为104.04亿元 [17] - 2023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达88.88%,现金及银行结余约7.48亿元,未偿还借款总额约103.48亿元 [18][19] 自救措施与资产状况 - 为应对危机,公司尝试出售资产换取现金流,并于2023年启动战略升级,聚焦轻资产代建 [21] - 聘请财务顾问试图推动境外债务重组,但最终未能扭转局面 [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开发中物业金额约为192.51亿元 [23] - 土地储备总规划建筑面积约413.46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约326.77万平方米 [23] - 拥有8项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约为19.79万平方米 [23] 行业影响与警示 - 案例是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市场分化加剧导致部分中小房企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 [24] - 在行业高周转、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规模、利润与风险成为所有房企的必答题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