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突发特讯!中美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开始举行,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搜狐财经·2025-10-26 03: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自今年夏季以来首次面对面磋商 试图在贸易摩擦中寻找出路 尽管官方措辞谨慎且期待有限 但重启对话本身释放出试探与缓和的微弱信号 [1][3] - 中美经贸关系正从全面对抗转向竞争性共存 吉隆坡会谈的意义不在于一举解决矛盾 而在于为未来更复杂的博弈建立危机管控机制 避免因对话渠道中断导致误判与冲突风险攀升 [10] - 双方若能在气候治理、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上寻找合作支点 或将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反之若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磋商将难有成效 [12][13] 背景:从“贸易战”到“持久战” - 2018年至今 中美经贸关系在关税、技术封锁、市场准入等多重交锋中持续紧绷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核心逻辑始终是遏制中国科技与产业升级 [3] - 会谈前美国贸易代表强调需以务实态度应对中国非市场行为 而中方则反对单边制裁与科技霸凌 双方立场鲜明对立 [3] 焦点议题:关税、芯片与“再挂钩” - 磋商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 关税僵局方面 中方要求美方取消巨额不合理制裁 而美方试图以关税为筹码换取中国在市场开放领域的让步 [5] - 科技围堵方面 美国对华芯片管制不断加码并扩大AI芯片出口限制 中方要求停止滥用国家安全概念 预示科技战难有转圜 [6] - 供应链博弈方面 美国推动去风险化 中方倡导合作共赢 双方能否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找到再挂钩空间是衡量会谈成果的关键 [6] 博弈策略:软硬之间的外交艺术 - 美方策略是展现沟通灵活性的同时高举公平贸易大旗 联合盟友向中国施压 试图以压促变 通过局部让步换取长期战略优势 [8] - 中方应对是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 在核心技术问题上寸步不让 同时以国内市场潜力与新能源产业优势为筹码 分化美方阵营内的商业利益群体 [8] - 中方代表团涵盖经贸、外交、科技多领域专家 美方由贸易代表办公室与商务部联合牵头 暗含经济安全化的深层意图 [8] 展望:低预期下的“积跬步”逻辑 - 若双方能在农产品采购、签证便利、新能源合作等领域达成小型共识 即可视为积极进展 [10] - 长期看 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双方能否搁置零和思维 在全球性议题上寻找合作支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