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经济日报·2025-10-26 06:16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意义与发展历程 -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和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实践 [1] - 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2] - 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2017-2019年为战略谋划阶段,签署框架协议并印发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2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密集出台配套政策;2023年至今为纵深推进阶段,被赋予"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全新定位 [2][3] 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4] -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创业板注册制和基础设施REITs试点落地,促进资金跨境便捷流动 [4] - 广东连续4年荣获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4] - 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区内集聚企业超29万家,推动金融开放等制度创新 [4] - 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培育希音等千亿元级跨境电商平台 [4]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建设 - 构建以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为结合点,广深港、广珠澳为主骨架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5] - 大湾区布局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建成2家国家实验室、16家省实验室、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32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5] -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今年跃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一位 [5] - 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初见成效 [5]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规则衔接 - 基础设施"硬联通"持续深化,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6] -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软联通"持续拓展,围绕人才、资金、车辆、数据跨境流通等方面推出系列政策 [7]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7189家,2.8万澳门居民在此就业生活,文旅会展商贸等"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0% [7] -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集聚金融机构超500家,深港国际法务区引进法律服务机构超250家 [7] 深港穗科技集群创新表现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首次排名全球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1.75万件,科研论文发表量为19.36万篇 [8][9] - 深圳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024年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 [9] - 广州侧重基础科研与转化生态,2024年全市共发表科研论文7.08万篇,占集群总量的45.32% [9] - 香港在货币自由兑换、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内地企业出海的理想试验田 [9]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协同发展 - 深圳、广州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4200家,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10] - 比亚迪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研究,与粤芯半导体形成协同效应 [10] - 前海已上线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深圳(前海)数据跨境流动综合服务中心投入运作 [10] - 广州、深圳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打造直通香港的网络专线 [10] 人才集聚与培养机制 - 截至2024年,广州技能人才总量388.8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约37.7%;深圳技能人才超400万人,高技能人才159万人 [11] - 截至2024年8月,香港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收到超52万份申请,获批率67.31%,超23万人抵港 [11] - 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多点开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香港中文大学等签署合作计划,每年投资超3000万元 [11] - 广州、深圳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支持将成果转化净收益的分享比例提高至50%以上 [12] 科技金融与投资生态 - 截至2024年8月,深圳存续私募基金18028只,占全国总量的13.07% [13] - 广州设立150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500亿元创新投资母基金以及100亿元天使母基金 [13] - 2024年上半年香港新股融资额达141亿美元,香港的耐心资本每1元投资可带动4元的市场长期资金跟投 [13] - 深创投管理资产超5100亿元,投资企业超1700家;广州产投引入重点产业项目超70个,撬动社会资本超千亿元 [13] 交通互联互通建设 - 深中通道通车1年多来总车流量超3155万车次,深圳至中山车程缩短至30分钟 [15] - 广东城际铁路总长度420.5公里,实现旅客随到随走,深中跨市公交日均发送旅客超7000人次 [15] - 截至2024年9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通行的港澳单牌车累计达282.2万辆次,占口岸总车流量近六成 [15]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15] 民生服务与社会融合 - 构建"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支撑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青创项目超6500个,在孵港澳项目占比超40% [16] - 已有8019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截至2024年7月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共16.53万人 [16] -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已吸纳超100万名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16] - 港澳居民在广东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超34万人次,已有超5万名港澳居民享受广东社会保险待遇 [16] 跨境医疗与消费融合 - "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达45家,实现大湾区内地九市全覆盖,引进港澳已上市药械品种115种,惠及居民近万人次 [17] - 6家保险公司参与广州市创新药械商业保险保障试点,推出6款普惠商业健康保险 [18] - "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已实现粤港澳三地同步服务,服务对象近9000万人次 [18] - 2024年经深圳各类口岸入境的香港居民超7700万人次,内地访客入境香港人次约3404万,跨境消费热潮持续升温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