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顽疾:变相返佣 - 保险销售市场中,以“赠送礼品”、“提供增值服务”等变相返佣手段取代直接返还现金,成为更隐蔽的违规形态,如赠送金条、出国游、医疗器械、加油卡等 [2] - 此类行为本质仍属于“承诺额外利益”,被明确界定为违法行为,但乱象未彻底消失 [2] - 返佣行为可能干扰投保人理性选择,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背后往往伴随“虚列费用”以推动销售 [7] 监管处罚态势 - 监管部门持续加码整治力度,2025年以来保持高压态势 [2] - 截至10月22日,监管机构年内已针对保险“返佣”相关违规行为开出约156张罚单,累计罚款金额超过3000万元 [2][7] - 罚单覆盖全国28个省份,涉及财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养老险公司等多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中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呈现“高频次、广覆盖、严惩罚”特点 [7] - 机构、个人“双罚制”已常态化,156张罚单中有143张同时点名责任人,部分人员被“禁业” [8] 典型案例与危害 - 销售人员违规承诺“买保险送金条”但未兑现,导致客户退保,法院判决销售人员需全额返还佣金和其他奖励,并对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3][4] - 销售人员鼓动退休人士通过“保单借款”凑保费并代为操作投保,后续因老人无力承担长期保费导致保单失效 [3] - 投保人被“返还首年保费10%+免费越南旅游”承诺吸引,投保后因保费沉重陷入退保损失与继续交费的两难境地 [3] - 返佣的隐性危害包括保障缩水(销售人员推荐高佣金低性价比产品)、服务断层(代理人收入锐减导致消极服务)、成本倒挂(实际保费可能比同类产品高10%甚至更多) [10] 黑产链条与司法打击 - 存在“中介牵线+投保人配合+高额返佣+短期退保”的套利陷阱,利用保单佣金叠加现金价值远超首期保费的漏洞牟利 [5][6] - 案例显示,一保险经纪公司分公司负责人以承诺“高额返佣”、“保本付息”为诱饵,安排多人投保并在获取佣金后引导短期退保,最终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5万元 [5][6]
买保险送金条、回报20%?通通违规
南方都市报·2025-10-26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