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与市场热度 - 成都“画饼姐”通过将煎饼制作与艺术创作结合,推出卡通形象定制煎饼,产品价格在15元至65元之间,最高售价65元的定制款仍被抢购[1][2][3][5][6][7] - 该产品在国庆假期期间出现一小时排光40个号的盛况,目前每日限号60单,显示出极高的市场欢迎度[8] - 类似地,郑州一家小吃店因网红打卡效应,其12元一份的“炒八掺”吸引了全国食客,甚至出现凌晨四点半排队、黄牛转卖排号至200元至800元的现象[27][28][30][32] 经营者背景与运营策略 - “画饼姐”摊主曾雅鑫具备美术专业背景,曾担任少儿美术教师,于今年8月辞职后经过半个月闭关练习才出摊,强调产品的艺术性和创作过程[10][11] - 景德镇“鸡排哥”通过提供“脱口秀”式服务走红,其6元的鸡排被形容为提供了高额情绪价值,带动当地旅游订单在国庆期间增长40%,粉丝数增长至百万级别[17] - “鸡排哥”已将经营主体从个体工商户变更为“景德镇俊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5万元增加至100万元,实现业务规模化升级[19] - 面对流量压力,郑州小吃店采取限号策略,上午下午各发放100个号,并规定每人限购1份,同时因老板体力透支而紧急招聘新厨师[32][33] 行业现象与消费者行为 - 小吃行业出现通过创意打破同质化的趋势,产品核心从“吃”转向提供情绪价值,例如卡通煎饼和脱口秀服务式鸡排[15][17] - 流量效应显著但存在短暂性,平台算法对小吃摊的走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38] - 消费者行为呈现跟风打卡特征,许多顾客排队数小时或支付高价并非为了食物本身,而是为了参与热点和社交体验[13][30][40] - 部分网红摊位面临争议,如顾客认为高价煎饼“不值”或服务者因疲惫未能提供预期情绪价值时遭到批评[37]
排队 5 小时,售价 65 元,卡通煎饼爆火
36氪·2025-10-26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