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亏近40%却搞“老鼠仓”,90后基金经理领50万罚单
第一财经·2025-10-26 17:00
事件概述 - 上海证监局对一名“90后”男性基金经理杨某嘉(信息高度指向杨宁嘉)开出罚单,其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被责令改正并处以50万元罚款 [1][2][5] 涉事基金经理详情 - 杨某嘉职业轨迹为: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知悉所管理基金的持仓、交易明细等未公开信息 [3][6] - 杨某嘉暗示其关联方陈某东进行交易,陈某东控制的证券账户与杨某嘉管理的基金发生趋同交易,构成“老鼠仓”行为 [5] - 在离任前,杨宁嘉管理3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总规模超过6亿元,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任期亏损近40%(-39.52%),另一只基金区间回报为-20.39%,均跑输业绩基准23个百分点以上 [6][7] 行业现象与操作手法 - “业绩低迷与违法违规并存”现象在行业中并非个例,例如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浙商基金前基金经理刘炜、浦银安盛基金前基金经理许文峰等均曾在管理业绩低迷期间涉入违规交易 [8] - “老鼠仓”操作手法日趋隐蔽,违规者可能借助配偶同学、家政人员或关系密切友人的账户进行交易,企图规避监测,但大数据筛查仍能通过资金流向和交易时点的同步性锁定违规行为 [9] 监管与行业认知 - 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老鼠仓”、“趋同交易”等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打击力度,运用历史交易数据跟踪拟合、回溯重演等技术进行监控和趋同分析 [9] - 部分从业人员存在法律意识与合规认知缺失,对信息滥用的法律边界缺乏基本认知,例如将私下讨论股票信息视为非违规行为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