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谁还在为李佳琦们买单?
36氪·2025-10-26 17:16

李佳琦双十一价格争议事件 - 2024年双十一期间,李佳琦直播间因预售商品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引发争议,例如一款面膜预售实付308元,现货价格仅为291元,价差达17元 [1] - 社交平台出现“李佳琦一晚被退货8亿元”及“双十一李佳琦赔了20亿”的传言,李佳琦本人在直播中回应称其为虚假信息 [1] - 价格争议不仅限于美妆产品,并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困惑和退款潮 [1] 直播电商行业发展与矛盾演变 - 直播电商在八年内从边缘业态发展为主流渠道,2016年平台上线功能,2018年达人带货爆发,2020年天猫将大促周期延长至20余天,GMV呈现指数级增长 [3] - 平台优惠规则日趋复杂,从“直接五折”演变为“预售立减+跨店满减+淘金币抵扣+主播券+平台补贴”的组合,旨在提升用户停留时长和消费频次 [3] - 复杂的规则降低了消费体验并滋生价格漏洞,2024年双十一平台限时补贴导致直播间预售价格高于现货,直接引发大规模退款潮 [3] - 行业从增量狂欢转向存量博弈,2020年天猫双十一总交易额同比增长85.62%,创下高增速,但2021年后增速放缓,平台不再公布具体GMV数据 [5] - 2023年抖音电商达人带货总销售额同比增长43%,新增带货达人528万人,同比增长74%,对传统电商平台形成冲击 [8] 超级主播模式的挑战与转型 - 超级主播凭借流量优势向品牌索要高额佣金,部分品类抽佣高达60%-80%,并要求“全网最低价”承诺,形成品牌依赖主播的生态 [3] - 李佳琦职业生涯的关键考验包括2023年“眉笔事件”掉粉近200万,以及2024年双十一因平台补贴打破“最低价协议”而遭遇大规模退款 [4] - 品牌自播GMV占比首次超过达人直播,成为商家常态化经营的重要阵地,品牌开始寻求“去主播依赖”并搭建私域流量池 [6][8] - 2024年消费者调研显示,商品质量、售后服务成为直播间下单首要考虑因素,价格因素重要性下降 [12] - 李佳琦通过深耕美妆垂类赛道构建差异化优势,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凭借巨大流量形成的“定价能力”和“最低价协议” [11][12] 电商行业格局重构与新趋势 - 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76%,线上用户增长空间有限,竞争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博弈 [7] - 电商平台竞争进入“全域竞争”格局,淘宝接入微信支付和京东物流,基础设施共享成为趋势 [7][9] - 行业从“达人主导的流量分配时代”进入“品牌主导的价值竞争时代”,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价值 [10][15] - 直播电商展示出对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例如李佳琦团队根据用户需求在一个多月内完成“透明桶”赠品的开模、生产及组合包装,相关套装3分钟内售罄 [16] - 未来行业竞争将是价值的比拼,垂类赛道精细化运营、技术驱动体验升级和全域经营生态构建成为新方向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