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滩年会聚焦需求不足难题,CF40支招消费投资提振路径
第一财经·2025-10-26 20:04

工业化国家储蓄投资再平衡的核心力量 - 尽管存在收入分配恶化、市场集中度提高、产业结构转型等不利因素,但通过家庭财富积累、社会保障制度、新投资机会开拓、真实利率调整以及有效的宏观调控,意愿储蓄与计划投资之间可以实现动态平衡 [1] - 家庭金融财富快速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有力支撑了消费水平,样本经济体的消费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保持稳定甚至有所上升 [3] - 新投资机会的出现支撑了投资需求,样本经济体在人均收入和资本存量达到较高水平后,固定资产投资率并未持续下降,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投资占比明显上升 [3][4] - 真实利率的持续下降平衡了储蓄与投资,样本经济体的真实利率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较高水平持续下降到2008年后普遍低于1%的水平,很多年份进入负值区间 [5] - 有效的逆周期管理政策避免了短期问题的长期化,美国和欧元区在应对储蓄投资缺口时政策力度更大,在较短时间内修复了金融市场、扩大了支出水平 [5] 工业化国家消费稳定的具体支撑因素 - 家庭金融资产增长远超GDP和可支配收入增长,对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美国家庭平均金融资产达37万美元,欧洲约10万美元,日本约12万美元 [3][4] - 社会保障通过资产替代效应降低了私人储蓄,失业保险等项目有效缓解了收入冲击,实现了消费平滑 [4] - 社会实物转移和公共社会支出降低了居民在相应领域的支出压力,提高了持久收入水平 [4] 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 中国消费比重偏低的原因包括周期性原因(房地产市场调整、通胀水平走低、财政支出下降)和结构性原因(公共部门和企业、家庭部门储蓄率较高) [6] - 短期内实现消费增长最有效的方式是逆周期政策,通过较大力度降低政策利率进而降低真实利率,同时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短期名义GDP [7] - 长期来看,可通过发展服务业(如医疗健康、教育、体育、文娱)改善中长期消费状况 [7] - 在需求不足状况下,提高总需求水平主要依靠投资,特别是公共投资,应聚焦于城市更新改造、都市圈建设等仍有很大欠账的领域 [8] - 财政政策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支出力度,政策利率虽处历史低位但真实利率水平依然较高,需要有进一步的、更勇敢的政策利率调整 [9] - 财政名义支出增速不应低于合意GDP增速,货币政策可能需要更多想象力,包括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