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十五五"时期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首位[1][2][3]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3] - 部署四方面重点任务,可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个方面把握[2] 制造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 2020至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至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至33.6万亿元[4]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4] - 传统产业是产业体系"基本盘",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5] - 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初步估计未来5年将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5]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级或更大规模市场[7]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7] - 未来10年新增产业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7]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13.4%,与传统产业80%占比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8] 国有资本布局与央企投资 -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9]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9] - 中央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9]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9] - 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引导中央企业培育更多新兴支柱产业,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9][10]
多部门详解“十五五”规划建议,国资将向新兴产业集中
第一财经·2025-10-26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