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印贸易本币结算的背景与动因 - 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切断了俄罗斯传统的美元和欧元结算渠道,推动其寻求替代方案[1] - 印度积极推动卢比国际化,试图通过能源贸易提升本币地位[1] - 2022-2023财年印度对俄罗斯进口额达415亿美元,出口仅28亿美元,产生巨额贸易逆差,导致俄罗斯积累数百亿印度卢比储备[1] 卢比结算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卢比国际流动性严重不足,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资金难以自由兑换,且三年内贬值约17%[3] - 2023年4月俄罗斯暂停卢比结算,转而要求印度使用人民币或阿联酋迪拉姆支付[3] - 2023年5月通过印度联合商业银行重启卢比支付,将资金用于针对性采购[3] - 俄罗斯计划动用820亿卢比(约10亿美元)采购电子元器件、服务器等关键物资,这些商品兼具民用和军工用途,有效规避西方制裁[5] 贸易结算转型的成效与深化 - 策略成效显著,2023财年俄罗斯从印度进口的电子和机械产品达660亿美元,较战前增长五倍[5] - 俄罗斯探索在印度建立合资企业,将短期卢比储备转化为长期投资[7] - 结算方式持续多元化,2025年印度国有石油公司开始使用人民币支付俄罗斯原油货款,私营企业早已采用此方式[7] - 2024财年俄印双边贸易额达687亿美元,基本绕开美元结算[7]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与多元体系形成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从本世纪初的72%下降至2024年的58%[9]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吸引1700多家金融机构参与,覆盖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9] - 特朗普重启对等关税政策客观上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2025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多次出现美元计价资产与汇率同步下跌[9] - 多元化货币体系正在形成,巴西与中国采用本币进行大豆贸易,南非与俄罗斯尝试类似结算模式[11] - 货币国际化核心在于流动性和稳定性,俄印案例表明单一货币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正逐步向多元化演变[11]
重创美元霸权?俄一箭双雕,既花掉手里的印度卢比,去美元化加速
搜狐财经·2025-10-26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