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尔眼科用专业实力打造可持续公益模式,让更多患者重新“看见”

爱眼公益基金会项目概况 - 基金会已累计资助金额超过16亿元,救助眼疾患者超150万例,义诊科普活动服务人次接近2亿,项目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份[10] - 基金会已支持和发起“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公益诊疗区”等多个公益项目,为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眼疾患者提供救助[1] - 基金会组建了超过6000名专业眼科医护人员的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医疗队深入偏远农村服务患者[8] 目标人群与需求分析 - 全国建档立卡的9000多万贫困户中,至少有超过60万老年人因白内障致盲或视力低下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1] - 白内障患者数量庞大且随老龄化加剧持续增长,许多农村老人因经济负担重、医疗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就医意愿低等因素错过治疗时间最终致盲[6] - 受益对象重点选择民政工作对象如低保、特困、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军人军属以及防止返贫监测人群,项目也向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农村人口等群体倾斜[6] 公益项目执行模式 - 基金会采取多种方式打通公益服务“最后一公里”,包括将救助信息提前发布到农村基层社区、通过民政对象台账精准送达信息、与社工机构配合响应需求以及在医院设立“公益诊疗区”[6] - 全国共有1161家医疗机构参与“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执行,其中100余家爱尔眼科医院组织数千名眼科医疗专家志愿团队参与手术救助、科普义诊等行动[9] - 救助流程包含前期义诊、眼健康科普宣教、术后跟踪回访,关注长远效果[8] 战略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 基金会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保持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爱尔眼科是主要资金捐赠方并提供人力、技术、管理经验支持[9] - 基金会与各级民政、扶贫/乡村振兴、红十字会等系统广泛合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捐赠、专业医疗机构执行、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公益模式[9] - 基金会认为根据国民眼健康挑战及防盲治盲形势,能长期坚持让公益模式可持续是重要挑战[9] 个案救助成效 - 患者温爱花通过基金会项目完成眼部白内障手术,两次手术治疗总花费600多元,远低于其预期的数千上万元费用[3] - 患者覃桂玉通过“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获得全额免费手术,从术前检查、手术费用到术后用药全程没有负担[3] -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如温爱花不再总是流泪并能从事农活,覃桂玉恢复自理能力且性格变得开朗[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