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郑永年看“十五五”:以“中国人经济”拓展经济外延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6 22:24

科技自立自强与目标设定 - 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主要目标 [1] - 设定2035年远景目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5] - 实现目标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注重“质的突破” [2] - “十五五”时期对实现2035年第一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需在科技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3]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制造业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3] - 制造业被视为国家国民经济的根基,创新最终需反映到制造业中 [4] -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门类,高精尖科技正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5] - 先进制造业是不能放弃和动摇的战略领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前提 [5] 消费提振与经济发展路径 - 提振消费不能简单依靠发钱,关键是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来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 [1][6] - 中国人均GDP超过1.34万美元,对比消费率更高的发达经济体人均GDP达4万-5万美元,消费率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6] - 需通过发展制造业继续创造财富,从而提高消费水平,人均GDP目标需从1.34万美元增长至约3万美元 [5][6] 投资于人与发展根本目的 - 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落脚点在民生,在于更好地“投资于人” [1][7] - 发展方式正经历重大转型,从大力“投资于物”转向更多地“投资于人”,强调人力投资并与高科技创新需求关联 [7] - 全球科技竞争本质是人的竞争,需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核心是培养和投资人才 [7] - 需避免发达经济体教训,即经济发展成果未惠及全体民众导致社会分化,强调“人民至上”是目标 [8] 对外开放与中国人经济 - “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需同时重视中国经济和中国人经济 [8] - 中国人经济指中国人遍布全世界开展的经济活动,是中国经济外延的拓展 [8][9] - 企业国际化、全球化是经济体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中国人经济与当地经济互相强化促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