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工资增长跟上GDP增长的速度,才能真正把内需支撑起来
搜狐财经·2025-10-27 00:33

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 将扩大内需定位为战略基点和长远之策,源于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需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动能转换 [3] - 国内需求占比长期高达90%以上,未来需更多依赖居民消费支出而非投资支出,因生产性投资需求相对下降 [5] - 政策需促进劳动报酬在GDP中占比稳步上行,以扩大来自居民家庭的需求,这对未来经济发展和宏观稳定特别重要 [4] 新需求与新供给的互动关系 - 在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领域,供给与需求几乎同时发生或难以分开,供给端能对需求端进行预测并创造新需求 [8] - 以高端制造业和中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供给能创造新需求,例如新款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消费 [8] - 经济重心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移,这将为居民收入增长带来新机会 [3] 投资于人的核心理念 -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改变资源分配方式和财政支出结构,将家庭置于中心位置,更多地投资于人 [10] - 投资于人包括构建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确保工薪收入跟上经济发展节奏,并提高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福利保障水平 [10] - 推动几项重要的惠民改革,对经济未来10至3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能维持内需在较高水平 [11] 扩大有效投资的路径 - 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在于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投资比重,将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和群众生活上 [12][15] - 需要改变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增加“投资于人”的维度,平衡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的关系 [14][15] - 应审视基建投资是否为形象工程或带来巨大债务负担,并制定投资于人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 [14] 驱动消费的收入与就业结构 - 需要保持5%左右的名义GDP增速,以创造更多中高端就业岗位,从而提升居民工资收入和消费能力 [6] - 实现收入增长的就业结构必然转向服务业,绝大部分劳动力需位于高端制造业或中高端服务业才能保障收入较快增长 [6] - 服务业越发达人力成本越高,与制造业通过降低成本提升生产力的逻辑相反,更有利于大多数人收入的持续提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