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知识产权ABS创新盘活企业无形资产
证券日报·2025-10-27 00:50

市场表现与规模 - 全国知识产权ABS发行数量达33单,发行规模达40.94亿元,发行数量及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0.00%和28.50% [1] - 知识产权ABS在资产证券化产品整体发行规模中占比仍处低位,但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2] 产品创新与结构优化 - 产品创新持续突破,涌现出全国首单含数据知识产权的银发经济ABS、全国首单央企"知识产权+科技创新"ABS等创新产品 [3] - 首次出现"知识产权债权"这一新型底层资产,并实现跨市场发行的重要突破,打破此前主要集中于交易所市场的单一格局 [3] - 知识产权ABS资产结构更趋精细化、场景化,实现从"泛专利打包"向"垂直产业深耕"转型 [1][3] 发行主体与区域特征 - 深圳市高新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起14单、南京鑫欣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发起6单,两家机构合计发单量占比超六成 [4] - 发行主体兼具区域深耕能力与专业操作经验,推动行业从"单点零散突破"向"区域联动、网络式覆盖"格局转型 [4] 增信机制与风险缓释 - 当前知识产权ABS已形成"内部增信+外部增信"协同发力模式,年内发行的33单均采用内部增信措施,同时有24单叠加了外部增信手段 [5] - 超七成产品形成"内外双重增信"组合,通过超额抵押、分层设计及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第三方力量提供多重保障 [5] 服务领域与对象拓展 - 服务对象从传统科技企业扩展至文化创意、智能制造、数字基建等多元领域 [1] - 覆盖范围突破传统科技企业固有边界,非科技类专业机构也能通过"知识产权债权证券化"模式实现融资 [3]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引导强化,例如湖北省将资产证券化列为改革模式之一,为知识产权ABS应用边界拓展提供路径 [7] - 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501万件,其中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372.7万件,为市场提供充足底层资产来源 [7] - 广东、江苏等地发布知识产权评估指引,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破解估值难、公允性不足等瓶颈 [7] - 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形成内生动力,知识产权ABS能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契合轻资产主体需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