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格切换迹象 - 近期A股市场风格出现切换,大小盘"跷跷板"效应显著,代表大盘风格的上证50指数近一个月劲升4.33%并创下年内新高,而代表小微盘风格的北证50指数和中证2000指数同期分别下跌6.77%和0.25% [1] - 市场风格正由小微盘向中大市值进行均值回归,资金对业绩确定性的追逐和避险情绪升温是主要推动力 [1] 风格轮动历史与现状 - 自2024年"9·24行情"以来,小微盘风格曾走出极致行情,中证2000指数在一年多时间内较上证50指数跑出109.65%的超额收益 [2] - 近一个月风向转变,中证2000指数跑输上证50指数约5个百分点,显示中大市值风格或逐渐回归 [2] - 近期多只小微盘基金发布分红或限购公告,例如建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A每10份分红0.87元,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混合每10份分红4元且分红比例高达21.17%,体现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的意图 [2] 流动性周期与风格展望 - A股市场流动性呈现"四阶段"周期性特征,当前或处于流动性扩张一阶段末期,随着机构资金入市,大盘股有望重新占优 [3] - 部分基金经理关注中盘风格,认为随着政策环境改善和风险偏好回升,资金将从哑铃结构的两端(低估值大盘蓝筹和高弹性小微盘)向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的中段回流 [3] 基金持仓风格变化 - 公募基金调仓是推动风格转换的力量之一,绩优基金重仓股正经历"由小变大"的转变 [4] - 例如永赢科技智选基金持仓从一季度重仓奥飞数据等小盘成长股,转向二季度以来集中持有新易盛、中际旭创等大盘成长股 [4] - 诺安研究精选基金持仓也从年初的中科飞测等小微盘股,转向二季度后的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等大盘股 [4] 风格切换的驱动因素 - 对确定性业绩的追逐是原因之一,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推动资金向AI算力产业链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市值龙头公司集中,形成资金与市值的正循环 [4][5] - 基金规模快速增长是另一推手,例如永赢科技智选规模从年初0.26亿元大幅增长至三季度末115.21亿元,增幅超400倍,规模激增后出于流动性管理需要,基金经理不得不将仓位配置在流动性更佳的大中市值股票上 [5] 支撑大盘风格的深层因素 - 制度层面,"基准交易"可能产生影响,公募基金即将出台的业绩比较基准新规或使大量全市场基金"回归基准"并向沪深300等指数靠拢,进而强化大盘配置逻辑 [6] - 估值层面,以沪深300为例,其PE和PB估值滚动5年分位数分别为42.85%和40.12%,明显被市场低估,具有较强防御性 [6] - 历史周期层面,2006-2007年、2014-2015年、2019-2020年的牛市中,流动性初期均流向小盘约4-5个季度,此后转向流入大盘风格 [6]
市场风格悄然切换基金重仓股“由小变大”
证券时报·2025-10-27 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