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乘“数”而上拓展应用场景
经济日报·2025-10-27 06:06

数字赋能的发展现状与规模 -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广泛创造生产生活新场景,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1] -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0%,5G基站数达425.1万个 [1] - 应用场景大规模拓展和深化,涵盖数字农业、智慧水利、无人车间、智能工厂、数字政府、智慧教育等 [1] - 无人驾驶、虚拟现实(VR)、智能穿戴、智慧医疗等一批跨界融合新场景快速兴起 [1] 数字赋能面临的挑战与制约 - 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仍需提升,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存在制度性壁垒 [2] - 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分配等难点问题亟待突破 [2] - 新业态新领域场景开放创新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公共服务领域场景资源开放、挖掘和统筹不够 [2] - 创新资源进入市场渠道仍然不畅,场景机会供给不足 [2] 技术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2] - 鼓励建设数据领域各类创新平台,大力推动数据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原创性技术创新 [2] - 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 [2] - 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实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治理现代化协同推进 [2] 应用场景的拓展与深化 - 分批次赋能拓展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关键环节场景资源 [3] - 加快形成“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产业应用—创新生态”正向循环,助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发展 [3] - 推进公共服务信息部门间共享、跨地区互认互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领域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3] - 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多元消费跨界融合,“互联网+”“智慧+”等新服务新体验新模式不断创新推出 [3] 资源配置的优化与机制改革 -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优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 [3] - 调动地方政府、央企国企、民营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积极性,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 [3] - 深入挖掘场景开放创新资源,畅通创新资源进入市场的连接渠道 [3] - 破除制约要素资源顺畅流动的制度壁垒,探索形成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产权确权、市场定价、收益分配等体制机制 [3] 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 - 结合应用场景,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4] - 加强城市算力建设,发展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化算力资源,促进各类各区域算力资源一体化调运 [4] - 构建泛在可及、智能敏捷、协同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4] - 优化通信网络建设,逐步扩大新一代通信网络覆盖范围,提升通信网络效率,加强信息传输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