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概况 - 第三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主题为“文明重光: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 [3][7] - 论坛汇聚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历史等领域的中外嘉宾 [7] 考古研究成果 - 良渚古城反山王陵考古确认其坐落于与水利系统相连的土垄上,并发现院墙、建筑等遗迹,证实水利系统与古城是统一规划的超级工程,可能代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端 [9] - 南佐都邑遗址的考古发现展现了早期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礼仪制度及跨区域交流网络,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关键实证资料 [9] - 中国考古团队在良渚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 [9] - 日本学者通过陶器形态研究推测良渚先民可能采用“蒸煮”或“两次蒸”的复杂方式烹饪大米,这一饮食习惯影响延续至今 [10] 文明交流与国际合作 - “良渚论坛”搭建跨越国界的文明对话桥梁,成为世界读懂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11] - 良渚古城遗址通过“良渚与世界”平台,已与英国巨石阵、希腊雅典卫城、意大利罗马古城等世界遗产进行“对话” [13] - 良渚遗址通过“何以文明”特展,走进联合国总部及英国、瑞士、埃及、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13]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日本金泽大学、东京大学及韩国罗州文化遗产研究所等国外机构开展联合研究合作项目 [19] 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 威尼斯市分享其每年接待2500万人次游客背景下的遗产保护经验,包括实施“摩西计划”防洪工程以保护古城 [16] - 良渚探索大遗址保护机制,核心在于人与遗产的和谐共生,并以此带动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16] - 国际专家倡导世界遗产保护需融合社会、经济、环境三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遗产驱动来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 [17] - 中国深度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支持柬埔寨吴哥窟、尼泊尔九层神庙、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等抢救保护项目 [18]
文明互鉴看良渚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27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