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高管需通过五大举措将AI视为思维伙伴和团队成员,而非工具,以加速组织AI转型并建立竞争优势 [1][2][11] AI的战略定位与管理 - 应将AI视为需要引导和培养的同事,为其提供公司背景信息并明确职责边界,而非随意试用的小工具 [2] - 最有效的方法是创建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AI智能体,例如为市场营销、财务职能或特定客户画像构建专属助手 [2] - 一位房地产高管利用世邦魏理仕数据和行业资料训练GPT,将获取洞见的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 [2] 领导层的角色与AI素养 - 领导层的积极参与是撬动AI应用的杠杆,培养AI素养必须从高层做起,亲身体验能将关注点从风险转向可能性 [3] - 某CEO在领导力集训中安排AI培训,参与者认为这直接改变了后续全部讨论,带来的认知提升远超以往经历 [3] - 一家建筑公司的CEO指派专人寻找AI应用机会,团队在几周内发现AI可撰写市场部提案,该任务此前占用70%以上时间 [3] AI的日常融合与文化构建 - 将AI融入日常工作如晨会、战略会议甚至公司庆典,可大幅加快企业对AI的接纳速度 [5] - 通过开发趣味智能体或组织创建AI超级英雄的破冰活动,可鼓励共同尝试探索,消除“使用AI是作弊”的偏见 [5] - 某公司使用定制GPT智能体模拟难缠客户,精准预判反对意见,帮助团队在数日内成功追回拖欠账款 [5] AI应用的基础设施与治理框架 - 到2028年,超过95%的企业将在生产环节使用生成式AI接口、模型或应用程序 [6] - 推进AI应用需关注基础设施,明确数据安全边界、可用工具及AI在工作流程中的位置,缺乏指导框架将无法实现规模化 [7] - 对135位以上高管的调查显示,主要担忧为数据安全、准确性和可信度,需通过设定清晰规则框架并指定负责人来应对 [8][9][10][11] AI转型的复利效应 - AI准备度被视为复利投资,投入越早,回报积累越快,提前几个月开始行动并持续学习的企业可能建立永久性优势 [11][12] - AI转型是领导力、学习能力和发展势能的叠加,早期投资者不仅能节省时间,更能打造“每日复利”的竞争优势 [12]
高管必读:AI项目总失败?因为你没做对这5件事
36氪·2025-10-27 07:25